2)第四百四十九章 中将满地走,少将不如*_亮剑之从永不磨灭的番号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倒是不嫌尴尬,一屁股坐在周维汉旁边。

  “维汉兄弟,在八路军内你可谓是独得校长厚爱,我们这些黄埔前几期毕业的,少将以上军官不少,但是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的却是没几个!”

  “你这个师长的铨叙军衔可是货真价实的陆军少将,职务军衔是中将!”

  “你别看孙殿英同样挂着中将的军衔,可是铨叙军衔只是一个陆军上校,就是范汗杰这个黄埔一期生,现如今的铨叙军衔军衔也只是陆军少将,你现如今可谓是一下子平步青云啊!”

  文镪所说的,周维汉还真不清楚所谓的铨叙军衔军衔与职务军衔。

  见到周维汉流露出感兴趣的样子,文镪赶紧加了把火:“中原大战之前,中央军、西北军、晋绥军、桂军、川军,东北军这些排的上号的,兹要一纸手令甚至一道口谕,就可以给属下军官晋升为少将或者中将,各路军阀任命的草头将军满天飞。

  “因此直到中原大战尘埃落定,校长鼎定乾坤,才开始谋求军制和军令的统一,当然也包括对军衔体系的整理。”

  “若干黄埔一期毕业生里,在这次铨叙中分为两个档次,职务比较高的胡棕南、宋西濂、王竟久、孙员良等人,均被叙任为陆军中将衔,而进步较慢的范汉杰、杜一明等人则被叙任陆军少将衔,作为三期毕业生的王耀武,能够在第二年跻身陆军少将,其实已经相当不错了。”文镪此刻颇有些指点江山的意思。

  “维国也不错,当年是陆军少将,可惜的是,即使现在是第一军军长兼任集团军副总司令,也照样是陆军少将。”

  关于铨叙军衔和职务军衔的区别,举一个恰当的比喻,很像体制内的“档案工资”和“实发工资”,档案工资是按工龄、学历、级别等等严格规定的,数额普遍不高,但是实发工资就要加上职务津贴、岗位津贴和各种补贴了,因此总额一下子就上去了。

  改革之前的军衔基本只跟职务挂钩,按世界各国军制的普适性,野战步兵团长的基准军衔就应该是上校(日军的大佐与之相近),那么再以上的旅长职务,基本就要授予少将军衔了。并且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伐军总司令部和几大派系军头,都可以随意给所属部队的旅以上军官授衔,那么当然是将官满天飞了。

  于是1935年军事委员会设立“铨叙厅”,蒋某人以亲信林玉为厅长,着手对全国军队的将官根据资历、职务、奖惩历史等进行考评,然后统一叙任正式军衔,尤其是对上将群体规定的特别严格。

  应该说这次整顿的效果还是不错的,1935年授予的陆军上将和陆军中将群体,数量非常有限:总计有特级上将1人、一级上将8人、二级上将21人、陆军中将89人。

  是以,从1936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