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八十一章 谁来承担改革的阵痛?_与南宋同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臣们开始狂攻公田法了。

  公田法有没有缺点?

  当然有。

  平章贾似道从大臣们的攻击中总结出四点来。

  首先,名为回买,实为强夺,加深社会危机。

  当时浙西上等良田的地价是每亩四百贯,初行公田时,规定对租额每亩一石的良田给以二百贯补偿,已经只是市价的一半。

  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仅给四十贯,还都是无人购买的度牒、告身和形同废纸的会子,所以,大臣们怒斥之为“白没”。

  其次,官吏舞弊,回买不公,激化社会矛盾。

  回买公田的田产标准之所以一再降低,最后甚至跌到百亩,关键就是大官僚、大地主勾结主事官吏,隐瞒实际田产,造成回买不足。

  而对于无权无势的普通民户,主管官吏故意夸大计算其田亩数,强迫他们增加回买数,造成有些民户倾家荡产也无田可卖。

  有些督卖者峻急刻薄,不择手段,甚至滥施肉刑,迫使有些走投无路的民户自杀了事。

  再次,官田收租,头会箕敛。

  在公田回买过程中,少地或无地农民虽然牵连较少,但在后来的官田经营中,他们也深受公田法之害。

  主事官吏为了邀功受赏,或是多报回买的田数,或是高报公田的等级,而等到官田实际经营时,这些上下其手所造成的账面缺额,就只能由租赁承佃的农民来补足。

  承佃户承受不了官田的层层盘剥,交不出高额租米,不少官田竟出现了抛荒现象。

  最后,加印会子,回买公田。鱼肉百姓。

  回买公田的经费,绝大部分是当时加印的会子,这完全是无本的买卖。

  而会子本来就贬值的“粪土不如”,如今每天再加进十五万贯,分明是掠夺百姓……

  大宋官家赵禥面对群臣,有些手足无措了。怎么今天会这样?!自己赐天下祥瑞稻种,这是好事情啊……

  他太年轻了,哪里知道当大领导的政治智慧。

  最符合他的利益的办法是,他对师臣贾似道的公田法,原本应该不置可否,偷着享受公田法的好处,把缺点的责任推给贾似道。

  但是他的师臣贾似道真的需要他出来站台,以前没有机会,但是现在有了机会再不抓住。自己真心扛不住,他是在与整个官僚集团和地主集团作对。

  他有时真想辞官不做了,这太没有意思了。

  他看到官家偷偷在看自己了……他挽起袖子看看手表,这些大臣们以天下百姓为借口,足足发言了半个时辰了。

  他要出来了,要以大宋官家为借口了。

  他发言了。

  大概意思是说,改革总是有阵痛的,这是一个谁承担的问题。要么天下普遍增税;要么拥有大量田地的官僚地主集团来承担一部分。

  除此之外,在场的诸君谁能有更好的办法?

  现在的情况人人皆知。现在是不改革马上就死,改革或者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