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撤_后汉长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变乱发生的第二天,董卓便杀掉了越骑校尉伍孚,理由是他试图刺杀自己以及张济。但在城外三座大营的兵士们口中,伍孚之所以会是,不是因为他在见董卓的时候试图行刺,而是因为他就是两座大营的草料被烧以及张济遇刺的元凶。

  当然,至于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已经无从考证了。毕竟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其中一些,有明确的答案,而另一些,则没有。总之,这件惊天大案,就在它发生的第三天,就以伍孚的伏诛而草草了结。除了伍孚之外,没有任何人受到牵连。

  而董卓也没有闲下来,他派李傕和郭汜兵分两路,一路在平阴县故作渡河的模样,将王匡的泰山兵吸引到孟津的东边,另一路则在小平津渡河,从后方袭击王匡的部队。与此同时,孟津正面的董越,也率领大军渡河猛攻孟津,牵制王匡的从事韩浩所率领的主力。

  双方激战了两天一夜,终于董卓军大获全胜,韩浩的部队以及泰山兵几乎全军覆没,董卓军唯一的遗憾,恐怕就是没能在孟津生擒韩浩,反而令他带着一百多骑兵杀出重围了。

  紧接着,董卓率军乘大胜之威,返回雒阳,召集一众公卿,当众宣布准备迁都长安。

  “高祖都关中十有一世,光武宫洛阳,于今亦十世矣。案《石包谶》,宜徙都长安,以应天人之意。”

  《《石包谶》》是记载谶纬的书籍之一,谶纬之风,早在西汉年间便已盛行,而到了东汉末年,更是僵化到了凡国之大事,都要有谶纬的预言方可行的地步。当然,这其中也许有世家大族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一致要以此来阻止皇权改革的意思。

  但董卓不知是真信了谶纬之说,还是打算以此来堵住士人的口,总之他刻意翻了好一会的书,才终于找到了这句话宝贝似的话语。他本以为,有了这本书的论据作支撑,士人们就会乖乖跟他去长安,怎知,他话音刚落,就有人跳了出来,公开跟他唱反调。

  这人不是别个,正是司空、临晋侯杨彪。杨彪出身于大名鼎鼎的弘农杨氏,而且在光和二年的时候,他就因收集了权宦王甫唆使宾客敲诈勒索七千余万钱的证据,进而将王甫一伙人一网打尽而在士林中声名大噪。而现在,位列台司的他,更是直接跳出来带头反对董卓迁都:

  “移都改制,天下大事,故盘庚五迁,殷民胥怨。昔关中遭王莽变乱,宫室焚荡,民庶涂炭,百不一在。光武受命,更都洛邑。今天下无虞,百姓乐安,明公建立圣主,光隆汉祚,无故捐宗庙,弃园陵,恐百姓惊动,必有糜沸之乱。《石包室谶》,妖邪之书,岂可信用?”

  董卓十分忌惮杨彪身后成千上万的士人,因此尽管他已经憋了一肚子的火,但还是强压着火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