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撤_后汉长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气,耐着性子跟杨彪解释道:“关中肥饶,故秦得并吞六国。且陇右材木自出,致之甚易。又杜陵南山下有武帝故瓦陶灶数千所,并功营之,可使一朝而辨。百姓何足与议!若有前却,我以大兵驱之,可令诣沧海。”

  “天下动之至易,安之甚难,惟明公虑焉。”可董卓没想到,杨彪却不依不饶,句句与自己相顶撞。

  董卓黑气脸,左手抓住刀柄,声音高了个八度喝道:“公欲沮国计邪?”

  跟杨彪同列的太尉黄琬似乎完全没有看到董卓那比墨还要漆黑的脸,竟然也出班附和杨彪道:“此国之大事,杨公之言得无可思?”

  董卓一听,下巴上的胡须一根接一根地竖了起来,尽管他尚未说什么,但明眼人都知道,一旦董卓开口,这黄琬和杨彪就要大祸临头了。

  “相国岂乐此邪?山东兵起,非一日可禁,故当迁以图之,此秦、汉之势也。”司空荀爽眼看局面就要失控,于是赶快出来打圆场。

  荀爽是当世有名的经学家,“荀氏八龙”之一,在士林中的影响力比起杨彪可是一点也不逊色,因此一旦他明确表态赞同,士子们反对迁都时,声音中也会缺乏几分中气,因此董卓当即转怒为喜:“哈哈哈!善!善!善!知我者,荀君也!”

  散朝后,董卓立刻召来自己的部将们,开始部署迁都的事宜。

  “如今关东的叛军,声势浩大,我军虽在孟津、鲁阳取得胜利,但怎奈,一败于荣阳,二败于阳人,虎牢关以东,再无立足之地。”董卓一边在舆图上比划着,一边忧心忡忡地解释着当前的情况,“西边呢,虽然皇甫将军已经同意解兵入朝,但西州的安宁,也只是暂时的,一旦我们跟叛军在雒阳战成一团,西边必定会有人作乱。所以呢,我思来想去,还是迁都长安。”

  “但是,我们也不能放弃雒阳。”董卓话锋一转,将大伙的注意力又从长安吸引到雒阳来,“关中平原虽广,但从东边,只要破了函谷关,往前,就是一马平川,再无险可守。”

  “而要守住函谷关,我们就不能放弃河南尹的辖地。”换句话说,董卓是打算以函谷关为倚靠,以整个雒阳盆地为战场,来抵挡关东的叛军。

  单从军事的角度来看,董卓的计划无疑是合理的,因为关东的叛军要想摸到函谷关,就必须先攻破虎牢关,再消灭雒阳盆地上的董卓军队,最后才能进攻函谷关。

  但到了这个时候,关东的叛军也必然是筋疲力尽,要想以疲惫之师攻破函谷关这座在战国时期,屡次将关东六国的百万之师挡在关外的雄关,怕不是在痴人说梦。

  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董卓的计划就显得十分荒谬了。因为,雒阳是东汉的都城!政治地位十分崇高,可以说,谁控制了雒阳,谁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