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七章 核爆太平洋_夏花的末世之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环境的可能影响,未完的文章列出了八个层面的影响,是否还有其它层面的影响,夏花无从猜测,已经给出的影响包括:

  1爆炸将导致太平洋海域海洋生物大范围灭绝,从而对人类赖以生存的渔业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2爆炸导致太平洋洋流走向改变,会引起大面积海洋水体温度异常,产生威力巨大的超级厄尔尼诺现象,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3太平洋腹地是季风形成和冷暖气流热交换的重要区域,在此处发生大当量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会改变海洋季风走向和冷暖气流热交换的规律,从而改变环太平洋地区乃至全球的陆地气候特征,会引起物种大范围灭绝;

  4太平洋水下大当量核爆炸,会导致百亿吨级的海水和海水蒸汽进入大气层,未来含有海水的降水会导致陆地土壤盐碱化,进一步破坏陆地生态,导致农作物严重减产;

  5爆炸产生放射性核污染,会长期威胁人类健康,成为诱发各型癌症的又一个诱因;

  6被爆炸带到空中的太平洋洋底的某些未知病毒或微生物、悬浮空中的人类长期无序排放的合成材料粉尘,在高温和核辐射的双重催化下,既可能产生新的有序蛋白体,也可能造成现有病毒基因组中核酸碱基顺序上的化学变化,而制造出新型病毒,人类对于这些新病毒没有免疫能力,这些新病毒对人体的损害高于或接近于已经发现的拉西迪娜物质;

  7大当量的核爆炸发生于太平洋腹地,该区域距离南北极距离几乎相同,爆炸产生的强烈电磁效应,会永久改变地球的磁场环境,引起磁场极点的跳跃,最终引起地质结构上的一系列改变并产生相应后果,例如,板块运动及这种运动导致的地震和火山喷发等。此外,以爆炸点为中心的广大环太平洋地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会表现出地磁场异常现象,将大大削弱该区域对宇宙射线及太阳风暴的过滤能力,从而影响该区域的人类活动。

  8大当量的核爆炸发生在相同地点,不同核弹爆炸后产生的电磁效应会发生复杂的场耦合作用,这些场耦合作用有可能引起局部时空扭曲,或可能产生时空隧道。

  夏花读着唐老师的手稿,发自肺腑地敬佩这位真正的学者,他对事物本质的解读和分析总是那么深邃,那么高远。夏花很疑惑,为什么唐老师到最后也没有主动提起这篇文章呢?是因为没有写完?还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而故意在隐藏观点?为了尊重唐老师,夏花没有向任何人提及这半篇文章,她默默将唐老师的遗稿收藏起来,作为一个纪念吧。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