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二章 李自成的转变_想拯救大明但系统却让我做吉祥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后,他和张献忠留在川中的残部交战,经历了各种波折后终于一统四川,成了蜀中的主人。其中种种,在此便不做赘述。

  李自成获得蜀川后,痛定思痛,终于决定安安心心地建设好一个根据地,彻底摆脱流寇战法。他在蜀中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打压豪强,保护百姓。

  在他在蜀川执政的十余年里,他真正践行了当初均田的承诺,虽然没有免赋,但也是轻徭薄赋,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尤其是去除了大量明朝的苛捐杂税和贪官污吏的各种摊派,让天府之国再度出现了往日的繁华。

  针对大户豪强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他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极大地打击了土地兼并的现象。为了防止日后这种现象再次滋生,他采纳宋献策的建议,实施了摊丁入亩的政策,废除了人头税,将其并入了田产之中,让富者承担更多的纳税义务。

  同时,他广开科举,废除僵化的八股文,改为宽松自由的文体以吸纳人才,一改往日鄙视和仇恨知识分子的态度,吸引了大量蜀中才俊投效。但在重用知识分子的同时,他废除了士绅优待,规定官绅一体纳粮。

  作为补偿,他扩大了门荫制度的范围,规定四品以上的官员只要足额缴纳了赋税,就可以为自己的子孙谋取一个低级的官位。

  虽然这个制度同样有利有弊,但至少大大减少了改革的阻力,使得官绅一体纳粮的政策得以顺利实施。

  玩家的出现,鬼使神差地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也让这位闯王找回了初心,从一个历史上的失败者变成了流芳百世的仁义之君。

  当明朝忙于和关外清朝作战时,眼见蜀川日渐富强,牛金星等一干文武大臣纷纷向李自成上书,请他下诏出兵,再次争夺天下。

  坐在成都的大殿之上的李自成,却微微一笑。他的身上少了一丝霸气,多了一丝平和。

  望着下面信心满满的文武大臣,他面色和善地说道:“再起兵戈,必致百姓生灵涂炭,蜀中百姓的日子刚刚好过一点,又何必如此呢?”

  听到这个回答,除了面露赞赏之色的宋献策外,人人面面相觑。牛金星道:“陛下,如今天赐良机,万万不可错过呀,天下黎民,都在等着陛下拯救他们于水火呢!”

  李自成依然面带微笑,他和颜悦色地说道:“明朝之善政,与我大顺相比,有过之而不及,百姓人人安居乐业,何人要朕去解救?你们还是好好学学人家的良法善政,多多想想如何为百姓谋福吧!”

  牛金星哑口无言,只能退下。

  见群臣依然有人不服气,李自成长叹一声,说道:“当年在大巴山,流的血已经够多了!朕过去起兵讨明,是为了天下苍生,如今中原已有英主在位,百姓生活富足。诸位爱卿不要再言伐明之事了。只要能够保这蜀中一方百姓太平,朕心愿已足!”

  “传朕旨意,晋王出征辽东,是为解救辽东汉人于水火,我大顺亦为华夏子民,着令有司赠晋王粮五十万石,战马一千匹,白银十万两,以表我诸夏一体,共御外侮之心!”

  李自成铿锵有力的话久久回荡在大殿之上,再也无人出言反驳。

  史载:李自成入蜀十余年,蜀中大定。自此明顺再无战事,双方贸易往来,交流繁盛,亲密无间。自成寿终正寝,驾崩于成都乾清宫。太子李泰即位,改元兴宁,是为顺末帝。

  兴宁二年,明廷邀末帝赴京共贺新年。末帝手捧玉玺入京,向明廷称臣,去帝号,改称顺王。明廷大悦,宾主尽欢。五月,顺王返回成都。

  七月,明廷改封顺王为鲁王,赐其封地五府四十八县,合计口一百五十二万七千四百三十五人。着令其即日启程赴鲁就藩。顺王欣然接旨,以蜀中全地降明。

  自此,天下重归一统。

  鲁王寿六十有四,善终。其子请弃王号,去封地。明廷不许,次年又请,明廷仍不许。

  又一年,再请。明廷许之,改封鲁国公,赐京师府邸一座,赏金万两,布帛十万匹。

  从此往后,自成一脉,世袭鲁国公,传十七代,至共和方止。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