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五十七章 再起硝烟_国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引交官在马德里咬文嚼牢,裴承毅却在前线指挥部伤胜二

  此次首都之行,裴承毅既有收获。!!又有件出。

  采纳裴承毅的建议,全面调整战争计划之后,王元庆只提了一个要求。即必须在打手个月之内打下新德里,最好缩短到力天。

  虽然只有一个要求,但是这个要求让裴承毅不得不再次调整战争计利。

  攻打新德里,谈何容易。

  调整战争计刮的主要目的就是绕过新德里,避免在新德里投入主力部队,集中力量扫荡印度南部地区。虽然裴承毅非常清楚元首这个要求的重大政治意义,也知道只有尽快攻占新德里才能让提前结束战争变得更有意义,但是落到实际行动上,层出不穷的问题却让裴承毅头痛不已。别的不说,安排兵力与物资就足够让裴承毅重新权衡整个战争计刮,对军事部署做出全面调整。

  还好,元首不是只提要求,不提援助。

  按照元首做出的承诺,政府将尽量说服巴基斯坦,让巴军全力配合攻打新德里,并且与巴基斯坦进行物资交换,即由巴基斯坦为西线战场上的3个野战军提供物资保障,运输船队到达卡拉奇之后,再向君基斯坦移交等量物资。

  巴军会不会金力配合,裴承毅心里没底。

  战争打到这个时候,巴基斯坦的态度已经发生悄然转变。总体来说吧基斯坦军政两界的观点出现了严重分歧。按照裴承毅了解到的情况,巴基斯坦政界已经改变了想法,认为应该积极配合共和国的战争行动,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在西线战场上做出更大贡献,出兵控制印度西北地区与西部地区,为战后与共和国分享利益打下基础吧基斯坦军方的态度异常强硬,认为巴军应该赶在共和国陆军之前攻占新德里,扶持一个亲巴政权,部分思想激进的将领甚至认为应该肢解印度。至少让印度西北地区成为独立国家,从根本上解决巴基斯坦受到的军事威胁。

  站在巴基斯坦的立场上,两派观点都有道理,只是政治家的想法更符合实际情况。

  从可行性的角度看,巴基斯坦军方的观点也没有多少可操作性。

  别的不说,共和国集中力量进行东线决战的时候,巴基斯坦陆军数次派遣装甲部队越过边境线,认为在印度集中力量对付东线战场上的共和国主力部队时,能够抢在共和国陆军之前攻人新德里吧基斯坦陆军在西线打了几次小规模战役,虽然取得了突破,但是并没打垮印度陆军。也没能打开前往新德里的大门。

  让裴承毅有点想不通的是,巴军自己搞砸了,却把责任推卸到共和国军队身上。

  虽然这也可以理解,毕竟那些主张强攻新德里的巴军将领需要为失败找借口,但是这么做的影响却非常恶劣,很多不明事理的巴基斯坦军人、乃至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