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1章 十年磨一剑_我的芳华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谱序》中更是指出:“今之传奇,即古者歌舞之变也,然其感动人心,较昔之歌舞,更显而畅矣。而元人传奇,又其最善者也。”所谓显而畅,是指元剧题旨是显露的,能让观众看得真切明白;而总体的风格则呈现出酣畅之美,让观众有痛快淋漓的感受。

  又聊了几句,六个人便各忙各的了。

  顾秋风继续梳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

  白朴之后,关于杨、李二人的故事,写的比较好而影响力又比较大的,当数明人吴世美的传奇《惊鸿记》。

  《惊鸿记》写的是唐明皇同梅妃、杨贵妃的故事。

  它根据宋人小说《梅妃传》及多种关于杨贵妃的文学作品、传说加工而成。大意是:

  唐明皇好美铯,宠爱梅妃。而梅妃却在宴席上得罪唐明皇的弟弟薛王,薛王遂与高力士、杨国忠合谋献寿王妃杨玉环以夺其宠。后杨贵妃得宠,梅妃被黜。安史之乱骤起,杨贵妃死于马嵬坡,梅妃几经乱离终与唐明皇相聚。后诸人于天界相会,得知彼此原是仙人,尽释前嫌。

  到了清代,洪昇重新演绎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基本上继承了白居易诗和白朴剧的内容和意蕴,而有所改变。他热烈地歌颂了杨、李二人的爱情,并联系他们的爱情生活,反映了丰见社会复杂的矛盾斗铮,成为了这类题材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戏曲作品。

  在《长生殿》例言中,洪昇清楚地表明了他的创作历程:

  “忆与严十定隅坐皋园,谈及开元、天宝间事,偶感李白之遇,作《沉香亭》传奇。寻客燕台,亡友毛玉斯谓排场近熟,因去李白,入李泌辅肃宗中兴,更名《舞霓裳》,优伶皆久习之。后又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马嵬之变,已违夙誓;而唐人有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之说,因合用之,专写钗合情缘,以《长生殿》题名,诸同人颇赏之。乐人请是本演习,遂传于时。盖经十余年,三易稿而始成,予可谓乐此不疲矣。”

  在创作过程中,洪昇吸收了毛玉斯、赵执信、徐麟、吴舒凫等许多朋友的意见,在立意、结构、词语、曲调方面无不经过推敲。由于经历了明朝的覆王和清朝的建立,人们的明组思想意识加强了,再加上洪昇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和严肃的创作态度,使《长生殿》在艺术表现上达到了清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

  《长生殿·自序》中,洪昇又表明了自己的创作思想。

  他说:“余读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杂剧,辄作数日恶。”

  “辄作数日恶”,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恶”是指很伤感,情绪极坏。

  洪昇的意思是,他深为两篇作品所感动,但又不满意作品写得过于感伤。

  所以后文说明他作《长生殿》,是写唐明皇、杨贵妃之情事,而命意在于显示“乐极哀来”,以“垂戒来世”。

  就这一点说,与白居易、白朴剧的意蕴是一致的。但他要改变故事的悲剧结局,让唐明皇、杨贵妃“败而能悔”,“死生仙鬼都经遍,直做天宫并蒂莲”。

  这种创作思想,也就决定了《长生殿》上下两卷作法和风格的不尽一致。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