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9章 东线_太白纪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州为腹地,赵据山阳以徐州为后盾的格局,两国实控疆界犬牙交错。

  今次国战,两国不约而同的将西面选做了主战场,也都很清楚自家不具备东西两头同时开战的国力,这就决定了东面只能做为辅助力量。这一两年来,不论晋赵,两家东线兵镇都在努力克制收敛着,避免假戏真唱影响了国策大计,所以东线虽然表面上始终剑拔弩张,但实际上倒前所未有的平静起来。

  当然,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平静都是假象。

  烽烟自西面荆襄燃起后,晋赵两国的东线兵镇便都在摩拳擦掌,随时准备策应己方的胜利。晋国自然是筹划着一举打过淮水克复徐兖青三州,羯赵更是势在必得,打算渡过长江直插建康。

  战事一波三折,最终随着黄石滩大战的邸报传遍天下,别说两国将帅,哪怕是一个小卒子,也能隐隐预料到,假平静可能就要变成真平静了。

  一个惨胜,一个惨败,国力濒临崩溃,还打个什么劲?!

  西线偃旗息鼓,东线战场上便是白准备了,此刻就是寻常的小打小闹,也不是任何一方的朝廷能承受住的。

  偏偏局势风云变幻,人智难测。

  沉寂许久的羯赵淮南劲旅,突然之间,倾巢而出!

  赵军以山阳镇两万铁骑为先锋长驱南下,更有源源不断的后军从北面徐州大本营涌来,渐次陈兵淮水北岸,在南岸山阳雄城的遮护下,随时可以抢渡淮水。

  完全是一副殊死决战的态势!

  打仗对于晋国东军来说可谓家常便饭,尽管觉的赵军此番浪战颇为不智,却也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

  真正令东军感到意外且困惑的,是赵军一反常态,既不攻城也不掠地。除非沿途晋军出城截击,否则一概略过,竟是甘冒兵家大忌只顾突飞猛进。如此不计后果的舍命打法倒也很见奇效,十数日之内已将僵持了数年之久的战线南推两百多里,兵锋已直抵晋军长江北岸最后的防线——广陵、合肥防线。

  更有狂妄胡骑哨探甚至切入大江北岸滩涂,窥伺沿江渡口!

  广陵城下胡骑肆意跑马,尘土遮天蔽日,东军大都督,大晋当朝太尉、车骑大将军郗鉴站在城头上眉头紧锁,默然沉思。

  这位出身寒门年近花甲的老帅,从永嘉年间便聚义兵勤王事,屡平叛乱久驻重镇,论起朝中威望,同为渡江中兴名臣,郗鉴丝毫不逊于丞相王导。而在军务上,他的统兵能力堪为国朝之冠,乃是当之无愧的镇朝柱石,远非王导、庾亮所能望其项背。

  在郗鉴老辣的眼光中,赵军的举动既反常,又在预料之中,无非两个字,武昌!

  武昌事变,赵军大举挑衅,只有一个目的,接应武昌,牵制东军西顾平叛。

  而赵军之所以能如此顺利的长驱两百里,兵压合肥广陵一线,关键原因乃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