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五十二章 算计皇帝_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高人相助。”

  “李某人听说,颍川荀氏的荀彧,目下正在曹操麾下,莫不是此人献计?”李儒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贾诩不置可否:“是不是荀彧,不重要……重要的是,曹操现在身边有一个或是两个眼光不在你我之下的人,如此就好办的多了,老夫就怕他身旁没有这样的能人,都是愚钝蠢夫,那就不好弄了。”

  李儒有点没太理解贾诩的意思,但贾诩也没跟他多做解释。

  “你帮老夫个忙,下次见到天子,向陛下谏言,可用曹操为外援。”

  “用曹操为外援?”李儒闻言啼笑皆非:“你这是要引虎入宅?自取其祸?天子若用曹操为外援,那前将军那边,你如何解释?”

  谷剅/span“不需解释,前将军已经将雒阳诸事全权委托给我,他只管前线的袁绍,其余一概不问。”

  李儒闻言,吃惊地长大了嘴巴。

  刘琦对这个老家伙,居然这般的信任?

  凭的是什么?

  贾诩并没有管李儒此刻心中是怎么想的,自顾自地道:“你且听老夫往下说……”

  ……

  两日后,天子果然又寻了个由头,暗中将李儒召进了宫中,向他询问一些王允的近况。

  李儒虚虚实实,略有甄别的向天子汇报了一番之后,随即向天子谏言,说是眼下雒阳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祸事,值此非常时节,天子应该分化袁氏力量,并拉拢外援,用以增加自己的筹码。

  刘协听了李儒的谏言,颇感兴趣。

  朝中之人,那些重臣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向刘协进献这样的阴暗诡计,说的一般都是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刘协纵然想做些事,但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和他商量。

  “李卿有何高见,但说无妨,说的对与不对,朕都赦你无罪。”

  李儒言道:“朝中士族和吕布一系,以王太傅为首,张辽刘备等人以太师为首,两方彼此制衡,相比于太傅,陛下更信任太师一些,同时也是因为太师是宗亲,另外太师身后还站着一位前将军,势力雄厚……但相比于王允,太师的声名极高,而前将军更是坐拥半壁江山,他们在宗亲中的势力和声望,已经远超陛下,这一点想来陛下自知。”

  这话说的不是很好听,但却清清楚楚的戳中了刘协的软肋。

  “那依你之见呢?”

  “当此时节,陛下当寻一支外援,用以做位奇兵……自古以来,那些雄才大略的圣君帝王,身边从无从一而终可信臣子,只有左右权衡,多谋派系,相互制衡,才是圣君之王道。”

  “王道,王道。”十五岁的刘协听了这两个字,眼中不由放光:“那李爱卿且说说,以今时今日之局势,当用何人为外援?”

  “陛下,那位外援不是前几日就向陛下表示过臣服么?”

  “前几日?”刘协认真地琢磨了一下,接着恍然道:“你是说……曹操?”

  “对。”

  刘协犹豫地道:“曹操?他可是袁绍那边的人。”

  “原先是,可现在不是了。”李儒对着刘协作揖,沉声道:“若曹操当真是袁绍的死忠,为何又专门派人来雒阳,向陛下禀报袁绍在兖州南渡之事?这说明,曹操已经对袁绍存了狐疑之心,不想跟着袁绍在干了,当此时节,正是陛下借机向曹操示以招揽的大好机会。”

  刘协闻言犹豫道:“可行么?要知道,董卓当年可就是被何进从外藩召入京师,因而导致京师大乱,江山倒悬。”

  李儒摇头道:“陛下放心,眼下的局势和当初完全不同,董卓昔日的西凉兵何等强悍?况且曹操出身高门,断然不会行董卓那般的虎狼之事,而且他还是宦官之后,论及出身也难以得到大部分门阀的支持,非得有陛下站在背后替他撑腰不可,再说了,当初董卓入京,何进刚死,京中兵马无人统一调配,让人钻了空子,而如今雒阳有太傅和太师作甚,又有吕布和刘琦两人掌兵,曹操对他们只会起到制衡的作用,断然不会形成大祸,此时局与彼时局根本无法相比……更何况,陛下若是召了曹操,也可断袁绍一臂,何乐而为不为之?”

  李儒能言善辩,年轻的刘协自然是被他说得有些意动。

  不过他毕竟不是那种莽撞的孩子,沉默了少许之后,方道:“容朕细思之。”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