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6章 二更合一_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胤礽给常泰交代了许多任务,其中之一就是邀请科学家前往大清,组建大清科学院。

  现在大清的西方科学全掌握在传教士手中。胤礽希望有一些更专业、更单纯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帮助大清完成基础科学的奠基。

  虽然这个时代的西方人基本全信教,但单纯信教和宗教人士是两回事。

  正好大清满族勋贵因为康熙试图让大清走向汉化的事人心惶惶。

  对于大清满族勋贵而言,学什么都可以,不能学汉族。比如大学堂的建立,满族勋贵就跳着脚举着双手支持。

  待这些科学家们进入大清之后,康熙只要打着“包容万象,以西学平衡汉学”的幌子,就能得到满族勋贵支持。

  胤礽虽然是个文科生,这个时代的科学家还是记得一两个。

  牛顿你总认识吧!

  但很可惜,这个时代能在科学上搞出名堂的人,大多是富贵人家,有些甚至是贵族,比如牛顿,不可能万里迢迢背井离乡。

  学阀和其他行业的门阀一样,顶尖的那群人都是资源拥有者。即便是他们没有成名的时候,本身也属于“贵族”。大清顶多邀请他们来访问。

  但建立大清的科学体系,也不需要这些顶尖的科学家。

  胤礽想要挖墙脚的人,是被历史埋没的人才。

  这些人,可能是大学阀的助手、学生、反对者,甚至可能是这些大学阀的仆人——在许多历史文献中都可以看到,很多科学家较为自闭,研究助手和手稿整理都由身边仆人负责。

  这些“仆人”即使本事虽然达不到顶尖科学家的程度,成为优秀科研工作者绰绰有余。

  而西方虽然明面上已经加速进入资本主义,实际上还有奴隶制残余。常泰想要得到这些优秀的仆人,只需要付出很廉价的价格。

  胤礽并不记得太多这个时代的优秀人才名字,但他有小学、初中、高中数学,物理和化学在初中也是必修课。用金手指翻一翻“记忆殿堂”,他就能把课本复制出来。

  用金手指翻找和复制记忆,默写这些中高考生耳熟能详的定理公理的时候,胤礽没晕多久。

  看着记载着在这个时代顶尖学问的小本本,胤礽突然很想家,忍不住哭了一场。

  在离开家之后,他才切身体会到家有多好。

  只有他那个家,会不顾孩子们的不理解,把这些即使在现代社会也属于“上层人”知识的学问强塞进孩子们的脑袋里。

  无论这些孩子是不是高考后就将这些知识抛之脑后,但学问使人明理,之后只要脑子不抽,至少不会被化和还原反应骗到,跪在骗子面前喊天师。

  擦干眼泪之后,胤礽将小本本交给了常泰。

  常泰拿着这个小本本去搜寻人才,只要那些人才的言论和研究和这个小本本一致,就是他们要找的人才。

  这个小本本就是真实、真理,是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