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一章第一份礼物_陈家有赘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怪人。

  算了,沉默是最好的解释。

  吃完早餐,便补了一觉,醒来已经是临近下午。

  再次校改了第一回的内容,便唤来杏儿:“杏儿,你去将此物送给书肆老板,就说请他先过目。”

  杏儿接过,倒也没有多问,收拾片刻便出了府中。

  现在,让他头疼的一个问题便是,怎么批量生产?

  雕版印刷,则必须邀请雕版印刷师傅雕刻成型,然后才能批量印刷,而这个前提是需要有足够的市场需求。

  不过,秦逸的考虑更为长远,倒不如直接采用活字印刷,不过这大文朝还未出现活字印刷的技术。

  昨日和书肆老板闲聊,得知雕版印刷按形式分为官刻和坊刻,官刻是由官府从各地征集优秀匠人集中刻印图书,坊刻是由坊主聘请雕版印刷艺人,集中于书坊内刻印图书,长此以往,坊刻便形成独特的刻印风格和流派。

  秦逸不想和官府打交道,自然是将主意打在了坊刻身上,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宜操之过急。

  殊不知,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时代的进程,历史的改变。

  这个想法已经在他的脑海当中孕育,实现只是时间问题。

  他一旦将活字印刷术应用于世,将会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而这些,他全然不知,仍旧笑呵呵的算着这本书能带给自己多少利润。

  思索当中,便觉头痛,走出府去,正好碰上陈碧儿身袭一身绿衣长裙归来:“秦公子,这是要出府?”

  “出去转一转。”

  “杏儿早晨说公子一夜未睡,苦读诗书,如此用功,倒让碧儿我刮目相看。”

  “昨日兴趣来了,便写了点凡夫俗子之文。”

  “公子过谦了,碧儿斗胆问一句,前些时日您和杏儿在湖畔吟诵那首词可是出自公子之手?”

  秦逸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转移话题:“碧儿小姐可知道这凉州城何处有书坊雕刷,我想去看看。”

  “秦公子,再有五天就是河灯诗会了,到时候你无事的话,也可游玩一番。”

  “好的,碧儿小姐也会去吗?”

  “会的!”

  紧接着,她告知了那坊刻地址,秦逸抱拳告谢之后,便洒脱迈步而去。

  她心里纳闷,秦逸所做的事情,皆与同龄人不同。

  回到闺房,望着闺房那装裱好的上阙词,不由微微一笑,心想:这秦逸倒还真是个怪人。

  那首词的出处,还未告诉她,倒是一人去往那坊刻处,真是不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

  秦逸走了大约一个多小时,才在城东街道对面,找到陈碧儿所说的刻书世家——周家书坊。

  踏着青石,那周家书坊为青砖、白墙、黑瓦为主,刚走进去,就见一口巨大的墨缸在宅院正中间。这书坊有房屋七八间,窗子为整块木雕的镂空图案,大厅两侧有两排厢房,分别是雕刻室、调墨室、印书室……

  正厅铺青色古砖,两旁有八根大柱,中堂前有一张雕刻精美、古朴厚重的楠木香案。

  秦逸了解到周家书坊多雕刻印刷的是满足市场需要的书籍,好比私塾使用的读物,还有一些私人读物、倒也有些许易于售卖的经典文集等。

  一眼望去,这周家书坊中人皆是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有备料的,有雕版的,还有刷印和装帧的,呈现一片繁忙的景象。

  秦逸走到那印书室,只见一位年过五十的老师傅正在进行印刷,其动作流畅优美,只见他在凸起的印版上涂刷墨汁,后将纸轻轻的铺在其上,后轻轻拂拭纸背,揭开纸张,印版上的文字就转印于纸张。

  他就这样静静的观察着,并未打扰这印书师傅,片刻后,趁着印书师傅喝茶解渴之际,他才轻声的问道:“师傅,敢问您这一天大概可以印多少张啊?”

  那印书师傅并未因秦逸是陌生人而拒绝,觉得可能是书坊的顾客吧,便一笑道:“大概1800张到2000张吧。”

  他不由的感叹道,这古人的智慧果然是无穷的,雕版印刷的出现免除了人们重复抄写之苦,省去了不少人工之力。

  此时一位老者出现在秦逸的视线当中,那位老者打量了一眼秦逸,随即问道:“不知公子来书坊可是有事?”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