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一十二章得中原者得天下,占关外者占先机_亮剑之从永不磨灭的番号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

  “如果能在东四省建立根据地,不仅占有雄厚的根基,更方便与老大哥进行联系,反之东四省如果落入国军手中,那今后面临的将是国军从南北两个方向上形成夹击之势,在战略上会处于被动!”周维汉道。…

  周维汉所说的,**当然明白,实际上八路军在1938年之时,就曾做出过向东四省发展的举动。当时平北、平西的八路军接到上级的命令,响应地下人员策划的冀东大暴动,可惜因为种种原因最终功亏一篑,主力部队只得返回平西。

  如果八路军当时能够在冀东站稳脚跟,未尝不能在冀东、热南、辽西等地开辟出一块根据地。

  “说来还是咱们手头的实力不够硬,如此才顾忌重重,你说的先强带后强的想法是对滴,你能有这种想法很好啊,只不过到时候你身上的担子重喽!”**说着拍了拍周维汉的肩膀。

  细数八路军的几个主要根据地,太行根据地虽然是四战之地,但是现今的实力最强,下属的太行、太南、太岳、冀南这四个二级军区手上均握着一支能征善战的主力部队,都是战火中趟出来的。

  反观山冬根据地的发展前景最好,但是却缺少了一个打破僵局的契机。

  对此,周维汉也有两种方略,一则保守,二则激进,如何选择应该根据时局判定。

  保守的方案则是与原历史中相似,八路军当前还是应以防守为主,徐徐图之,静待时局的变化。

  八路军虽然在华北地区的本钱不小,甚至在局部战场还稍占优势,但是盘踞在关外的关东军却如同悬在八路军头顶的一柄利剑,随时可以挥师入关。

  届时,八路军在前期一步步积累出来的优势将荡然无存,后果不堪设想,这是八路军高层中早有的定论。

  不过周维汉本人倒是倾向于略显激进的方向,他主张以攻代守,八路军各个根据地应集中力量,清理盘踞在根据地内日军县城或重要据点,将几块小根据地连成一片。

  之后可发挥根据地的兵源优势,各个二级军区可将主力部队提升为野战部队,地方基干部队提拔为主力部队,游击队则编成地方基干部队。

  如此一来,让野战部队从驻守防区的任务中解放出来,集中起来与日军作战,向外拓展根据地。

  不过,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周维汉的这套方略是根据太南军区和冀鲁豫军区制定的,这两个军区有本钱也有实力,执行起来并不困难。

  其他军区并不一定有这样的实力,不过周维汉却是认为,可以由冀鲁豫军区率先破局,向东加强与山冬根据地的联系。

  依靠目前华北派遣军的实力,如果无法调集重兵过来围剿,少许兵力只不过是送菜,如果能将日军主力吸引过来,也算是给了其他实力稍弱的根据地争取时机。

  正所谓先强带后强,各地的八路军根据地缺少的只是一个时机,再加上飞雷炮的研制成功,必然使八路军攻坚能力大大加强。

  届时,冀鲁豫根据地向南可突破陇海铁路,向东可支持山冬根据地发展,东东南也可与苏北、皖北的新四军连成一片。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