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9章 大河向东流(五)_革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疑宋军里面有蒙古奸之类的存在。

  不过大汗忍住没问这么一个小问题。宋军的装备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忽必烈就不再认为宋军渡过黄河是一招臭棋。局面生这么大变化,忽必烈认为必须跟着局面做出调整。

  想明白赵太尉真正想法不仅是忽必烈大汗,大宋杨太后也是如此。她以前当然听说过‘陈桥兵变’,却碍于身份而不能去深究。此次赵太尉突然就北上,赵太尉出的第二天,杨太后找了直学士熊裳前来说书。在这位考察期的礼部尚书候补之一的讲述下,杨太后终于知道了陈桥兵变时生了什么,更是深刻体会到政治斗争到底有多么残酷。

  老赵家趁着柴家孤儿寡母,夺取了柴家江山。现在赵太尉的权势比起当年的宋太祖赵匡胤大了许多,赵太尉对大宋的功绩更胜太祖许多。最重要的是,赵嘉仁与现在的小皇帝都是太祖的子孙。

  得知了历史故事的杨太后急的眼泪都快要出来了,她着急的询问熊裳,现在的局面会不会变成最糟糕的情况。熊裳一时颇为恶意的想告诉杨太后,‘是不是最糟糕,那得看站在谁的立场上。如果是单纯以大宋的立场来看,赵太尉当了皇帝远不是最糟糕的情况。比赵太尉当皇帝更糟糕的就是杨太后执掌了大权……’

  当然,熊裳并没有说出这样无意义的话。他心里面对杨太后那么强硬的要杀光被以‘宋奸’而带到临安的那些前官员的事情还是颇为记恨的。连抓人的赵太尉都没有准备杀光,怎么轮到杨太后耍这样的威风?

  然而想到这里,熊裳灵机一动,忍不住说道:“太后。大宋乃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现在士大夫被削弱的未免太多。有些士大夫被定为宋奸,有些士大夫则是被定为不坚定份子。当时太尉这么做的确有其愿意,不过若是这些人能被太后赦免,想来他们知道太后的仁德之后也会知恩图报吧。”

  叹道知恩图报,杨太后立刻觉得自己有些豁然开朗的感觉。是的,如果杨太后给了别人只有她才能给的恩惠,想来别人就应该投桃报李才对。

  之后的几天里面,熊裳就不再去见太后。根据他所知,杨太后开始频繁的找寻各种非赵嘉仁势力的进士官员,经过这番折腾,杨太后竟然下旨要赦免一部分‘不坚定份子’,允许他们有机会再次为官。

  这个旨意登时就遭到了吏部尚书的坚定反对。吏部尚书在朝堂上公开表示,对这种乱命,他绝不会答应的。

  熊裳没想到杨太后在权力道路上的进化如此之快,心里面也很是感叹。权力体系看着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先就是要让大家能有钱用,赵太尉的权力就是基于他牢牢掌握财权。其次就是保护权力的安全,赵太尉掌握着大宋数量最大,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