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二章 现代小商品兑换大宋工艺品(二_与南宋同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商业税还不少呢。

  吃亏是不干的,他们在这大宋的生活还是要过好一点的。

  相比吴大鹏和宋子强的忙碌,王德发和万士达就轻松了一些。

  这个临安县城,才几万人的样子,竟然还有一家印刷作坊,那里还能有七八名工匠。

  两人除了去搜集旧宋书外,还专门让那个牙郎马云带着他们跑到那里看了看。

  幸好有他的帮忙,那些工匠都是正宗的本地人,没太见过世面,双方之间都听不太懂对方的话。

  好在人家也并不不顾忌他们的参观。

  正和他们事先了解的一样,这个大宋时代虽然已经有了活字印刷,但是当时的活字印刷并不可靠,由于材质和油墨的因素,印刷效果不佳,所以人们只在一些廉价印刷品上使用,而正规的书籍仍然是雕版的天下。

  那些所谓廉价的印刷品,比如公文或者商家的榜牌,也就是海报之类的。

  真正需要大量而普及的书籍只能是用雕版。

  也不知道是谁故意把活字印刷当成推进大宋书籍印刷的发明的主要动力,它其实只是起了个补充的作用,被人盲目拔高了。

  这个王德发心里明白,化工水平发展不起来,解决不了油墨问题;冶金和机加工水平发展不起来,解决不了活字问题。

  没有这两样,这个活字印刷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王德发顺便订制了一份榜牌,内容简单:

  “常年大量高价收购旧书、旧字画和旧瓷器!可以货到付款,也可以上门收购。”

  牙郎马云翻译了他的要求后,那个印刷坊主开价要十文一张。

  王德发吓了一跳,你抢钱啊,这么贵?!资料上写着清楚,就算是在临高府,一张才两三文钱,而且你还一定会用活字印刷术来干,因为这个字数少啊!

  但是王德发没有和他讲价,却是同意了。

  那个印刷坊主一看就是一个苦逼。

  他的双手粗糙,手上的纹路里全是黑色,眼睛赤红。

  看样子他是把刻版、刷印的活儿自己全包了,这个印刷作坊里的人眼睛都赤红,就是因为用眼过度,或者是让松明子熏的……

  万士达则是感叹这个作坊的占地面积,真是想多大就可以多大了。

  在这个南宋,只要是不能种植庄稼和无主的土地,一般都是可以随便侵占,官府往往听任之。

  这和宋朝的根本土地政策有关了。

  宋朝开了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正确的解读就是,除了抢夺外,你有多大本事你就弄到多少田,我官家才不关心你的土地面积是多少呢。

  宋朝承认了人的私心,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及土地的商品化,允许其按经济规律进行流转买卖,国家不再加以干预,甚至国家也参与其中。

  宋高宗说的好,我大宋的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