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08章 画虎不成反类犬_都督请留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弟若是想为官,又不给他们上升的通道,难道这些人不会去造反么?”

  刘益守一脸无奈反问道。

  这么简单一个逻辑,阳休之不可能想不到的。

  “集天下之才于帝都,取之用之;调配天下之才,异地为官,随用随取不拘一格。久而久之,世家子弟皆相隔万里,无以凝聚起事。

  若家中无人为官,则乡里万顷良田不过他人嫁衣而已,不足为惧。将世家分而治之,用其才而不用其地,久而久之,河北世家之困,可自行消解。”

  阳休之面有得色的说道,这一招他想了好久了,本来想写成奏章上书的。

  刘益守忍不住点点头,虽然他对里面的一些看法持有异议,但不得不说,阳休之的办法很有可取之处。尤其是将世家子弟都捞到都城附近居住,让他们的本家都成为土财主的办法,确实不错。

  家族优秀子弟到京城附近居住,能拉住这些人的,只有科举制。

  这些人长期在京城居住,与家乡亲戚的关系,肯定会淡薄。后期为官,又会被派发到异地。比如说河北世家出身的官员,将来可能到蜀地去当官了,这些人又怎么给河北本地的亲戚以支持呢?

  而本地大户得不到家族子弟的庇护,其本地势力必然会被朝廷一步步的肢解,离散。

  如此一来,虽然不能完全处理世家门阀的问题,但却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他们聚集起来造反的可能性!

  至于其他的,那便只能用发展的思路去解决发展的问题了,世间又岂有完美无缺之法?

  “开恩科而举之,功臣之后亦可门荫为官,你以为如何?”

  刘益守沉声问道。

  河北世家以为自己有势力,所以子孙后代就必须当官,呵呵,只能说图样图森破了!

  如果真要开制度的口子,那也是开给陈元康、王伟、杨愔他们这些人的子孙后代。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以刘益守为中心抱团。

  如若不然,谁还会死心塌地的给他刘某人效力?

  刘益守对此想得很明白,河北世家以为送个妹子过来就能保证子孙后代富贵不绝,真是想太多了!

  家里的先辈没有功劳,那就老老实实的去考科举去!如果在地方势力大就能让家中子弟当官,那要军队何用?

  “谢主公恩典!”

  阳休之连忙跪下行礼,这是刘益守头一次开口保证,会照拂他们的后人,其实这也是历朝历代的老规矩,只是说出来总比“约定俗成”让人心里踏实。

  刘益守回想起前世唐代史书上的案例,忍不住一阵唏嘘感慨。

  门荫制度出来的人才不少,甚至在质量上与人才比例上,比科举制出的人才还上乘。科举制也无法让中晚唐的黑暗政治有所改观,反之倒是给节度使们(其中不乏河北革命老区与朱全忠之流)输送了不少人才,客观上加速了唐朝的灭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