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七章 遭遇之战_大清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是这样的命令,说实话,这种充满了腹艺技巧的上级指示,初听的时候是充满了对长官的敬畏。但到了遇到实际情况的时候就觉得头疼,到底命令是什么意思?到底要怎么执行命令才合适?吉川荣原微微有点怨气带着士兵搜索着,每天要走上十多公里,到天黑才能回营,自己又不是骑兵。

  不过他还是十分认真地做着搜索工作,因为自己是光荣的长州师团的一员,他只是在担心,如果真的遇到清国的军队,自己到底怎么表达皇军庄严的态度呢?是干脆朝他们射击,还是别的什么。他想的如此认真以致于没有发现不远处迅速猫下去的几个身影。

  一连串逼真的鸟叫在野间响起,袁世凯听了一阵兴奋,虽然才走了几里路就遇上了日军,让他有些意外,不过总算让自己捞着条大鱼。

  吉川荣原率领的是第四中队的第3小队,整个小队五十几个人,此时成三角队形缓缓向前搜索着。前面是十几个士兵,后面才是小队的主力。所有士兵清一色的村田步枪,村田步枪是日本自制的第一款近代步枪,是日本人村田经芳经过五年设计完成的,1879年开始生产。村田步枪是仿德国1871式毛瑟步枪设计的,在其上又有所改进,和西方其他步枪相比毫不逊色,比之清军普遍使用的抬枪不知要先进多少。

  吴长庆出征时由张謇出面奔走,也换了一些快枪,如林明登枪、马悌尔枪等,不过终是少数,第一标也不过分了百来条快枪,加上原来的,全标还不到一半人用的上。

  率先发现对手的袁世凯占据了先机,他迅速散开队伍,在日军前进的方向布下了一个口袋。而吉川荣原和他手下的士兵刚走过一座桥,就听左右一片爆豆子似的枪声响起,日军最外围的十多个士兵瞬间倒了下去。

  这时吉川荣原迅速反应了过来,“卧倒”、“全部卧倒”,他大声招呼着,剩下的士兵迅速趴倒在地。吉川荣原从枪声的密度上判断敌人应该是他们的两倍,而且桥头空旷没有什么遮挡对他们很不利,他便立即指挥士兵一边和敌人对射一边向桥的另一头退。

  其实吉川荣原判断错了,此时袁世凯正带着第一标第一营四百多人朝日军射击,吉川荣原之所以会判断错是因为清军用的枪要比日军的枪射速慢得多,而且还有很多是前膛装的抬枪。

  就这样,借着落日的余光,两军展开了对射。

  本来人数相差这么大,而且日军现在没有机枪,这样的情况,只要一个冲锋说不定就解决问题了,但现在情况是,日军经过一会挪动已经退到了桥的另一头,虽然破旧的木桥不能给他们提供什么掩蔽,但也限制了清军冲锋的人数。袁世凯组织了两次冲锋,都被日军打了回来,只好老老实实的与日军展开对射。

  不过日军也不敢离开桥头,局面陷入了僵持。这时第一标剩下的两营士兵也上来了,袁世凯见了两营的营官,便道:“你们俩带着人去找找附近哪水浅,包过去给那些日本人一下子,老子还不信打不过这几十个兔崽子。”

  而桥的另一面,吉川荣原这时也对身边的士兵道:“速发信号,让原田君带兵前来支援。”

  像烟花一样,信号弹在空中绽放。

  仅隔了不到三十分钟,日军的后方就出现了一百多条身影,几乎第四中队的所有士兵都到了。两百多条村田齐射,枪声就像放鞭炮一样,压得第一标第一营头抬不起来。袁世凯爬的土坡前被子弹打得尘土四溅。一些没打过仗的新兵吓得缩作一团,嘴里不知念叨些什么。

  不过过了一阵子枪声越来越小,到后来都听不见了。日军竟然就这样退走了,就像预料到两翼有清军包抄一样,第四中队在第一标的包围完成前逃走了。

  袁世凯从地上爬起来,吐出口里的土。一清点人数,刚才一阵对射竟然死伤了上百人,要是日军不选择后退,而选择冲锋,不知道这点人能不能顶得住,袁世凯想着一阵后怕。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