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三章 他的演说_南宋锦衣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我们生在荆湖路,就要眼睁睁的看着那些才华显然不如我们的外地人金榜题名”

  “我不服”张蓦掷地有声。

  缓缓的,学堂里的学子接二连三的站了起来,沉默而又坚定的将略显瘦弱的身体挺的笔直。年轻的脸上从不掩饰自己的愤怒,这么多人站在一起,迫使朱熹不得不昂起头来看着自己的学生们。

  在官场浮浮沉沉了这么多年,朱熹当然知道礼部到底想要做些什么。赵汝愚更是自己多年的交情,可这当儿,交情没有用。官场上,利字为先赵汝愚不可能会为了自己放弃一个如此好的机会,可以把天下士人捏在手中的机会。

  “唉”朱熹长长的叹了口气,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挥了挥手:“去吧,想做什么就去做。虽然,这天下并没有多少公平,可你若是不争取,就永远没有公平可言”

  张蓦一步步走到朱熹的身边,冲着已经略显佝偻的身躯,弯下腰,深深一鞠躬,随即头也不回的走出学堂。纷杂的脚步声在张蓦身后响起,一个又一个年轻的书生,随在张蓦的身后走出书院。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八字对联,在岳麓书院的门口,平淡而不张扬。就像一双双生活的眼睛,看着那些学子们走出书院的大门。

  张蓦走在最前方,双目直视。不知不觉中,许多各个学堂的学生们加入了岳麓书院的队伍,只要是读书人都知道礼部最新下达的公文,街头坊间也知道这些学子们到底为什么走上街头。只不过,老百姓们更多的是用同情的目光看着他们走过去

  脚步声并不整齐,却显得很沉重;天色并不阴霾,却毫无生气;学生们并非走上战场,却带着一往无前的悲壮。

  数以百计的队伍停在长沙府衙的门口,张蓦丢下手中的论语,矫健的翻身站在衙门口的石狮子头上,双手高高举起,往下一压,略显喧闹的人群渐渐平静下来。

  “诸位同窗,乡亲们。你们每天从岳麓书院门前走过的时候,可曾看到那句话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上一句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下联出自论语泰伯。这两句话,说的就是我们岳麓书院,我们荆湖百姓人才辈出的历史。岳麓书院这四字匾额,是真宗皇帝亲笔题的。”

  张蓦顿了顿,高声叫道:“现在礼部说,荆湖路只取十名进士。这不是今天中午只买一棵白菜这么简单。十名进士你们知道过去三次科举,我们荆湖路一共出了多少进士吗一百多名。一百多名啊如今,只能取十人,这凭什么”

  看着外围那些沉默的百姓,张蓦惨然一笑:“乡亲们,这并非跟你们没有关系。你们可曾想过,如果长久下去。你们的孩子在荆湖路就再也没有出路了。人生短短数十年,假如一个人从二十岁参加科举到五十岁,最多也就考十一次。而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