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谈一笑退万兵_后汉长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军可在此屯一支精兵,并严令守将,不得与李蒙等正面交战,如此则可拖住李蒙等人,以便我军回援。”

  黑齿影寒一愣,因为她意识到,如果自己能够早点想点界休竟然如此重要,那或许,李蒙突袭太原的事,就可以避免了,但为什么,就是没能在事前想到这点呢?

  李蒙退兵的第四天,河内郡也传来了梁祯的确切消息——张杨允许梁祯屯兵河内郡,并应允供给梁祯钱粮。这个消息,着实令黑齿影寒惊喜交加,因为她怎么也想不到,梁祯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竟然还能平复张杨,并全师而还!

  她不知道的是,梁祯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功,其实要归功于一个人,这个人姓董名昭,字公仁,乃济阴定陶人氏。其人少举孝廉,初除陶长,继而任柏人县县令。后被袁绍辟为参军。

  在东汉,被举为孝廉的人的平均年龄是四十岁,由此可见少为孝廉的董昭是如何惊才盖世。董昭也很快就向袁绍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初平三年魏郡太守栗攀被叛乱的兵士所杀,而且在杀死太守后,魏郡兵士还勾结黑山张燕,共同对抗袁绍。

  当时董昭就在魏郡,且势单力薄,但他却巧妙地利用叛军分属各部,号令不一的弱点,加以挑拨离间,最终协助袁绍大败叛军及张燕的部将杜长,平定魏郡叛乱。然而,如此年少有为的董昭,却在不久之后横遭袁绍猜忌,并险些丧命。

  这是因为,当时董昭的弟弟董访在张邈军中,而张邈又跟袁绍有矛盾,袁绍因此害怕董昭会私下勾结张邈,从而对自己不利,于是就在旁人的怂恿之下,要治董昭的罪,董昭知道后,便假借前往长安拜会天子的名头,离开了袁绍。

  河内太守张杨素来听闻董昭的名声,于是便将他留在河内郡。董昭在河内郡一住,便是一年多。眨眼间,便到了兴平元年,梁祯为救援张燕而将大兵“借道”河内郡。

  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张杨十分惊慌,因为他手上虽然还有数千兵马,且本人早年也是以并州武猛从事的身份起家,但他麾下的那些由并州山贼、诸胡及少部分良家子拼凑而成的军队,又怎会是身经百战的凉州兵马的对手?

  正当张杨打算放弃河内郡,率兵东逃的时候,董昭劝住了张杨,并替张杨出谋划策,在河内郡野王县与梁祯的主力厮杀了三天三夜,难分胜负,于是双方便各自退兵十里,僵持了下来。

  然而就在双方对峙的第三天,李蒙便率军突袭河东郡,河东郡守王邑、都尉王方不战而降。张杨闻讯大喜,立即整顿兵马,准备进攻梁祯的大营。可当他就此询问董昭意见的时候,董昭却反而让他立刻修书一封,跟梁祯修好。

  “公仁莫要戏我,此时,梁贼后院起火,正是我军破敌的良机。公仁为何却反而让我跟梁祯修好?那前面的仗,不久白打了吗?”

  “河内死战之地,北有袁绍、梁祯、西有段煨、李傕、郭汜等东有曹操,南有刘表。不知在稚叔兄看来,论军容之盛,河内与上述诸人相比如何?”

  张杨虽然长相粗狂了点,但最终也是个能认清局势的人,于是在深思一翻后,给出了令董昭满意的答案:“不如也。”

  “论粮草之充裕,河内与上述诸人相比如何?”

  “不如也。”

  董昭点点头:“稚叔单凭一郡之力,即便这次能胜了梁贼,也是府库空竭,一旦袁绍、曹操、刘表等人趁虚而入,又何以御之?”

  “况且河内四境皆山,难以攻略别郡。生存之计,唯有依附强州。”

  张杨的眉头越皱越紧:“即便要依附强州,那为何是梁贼,而不是袁绍、曹操或刘表呢?”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