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四章 失控的四年(十七)_后汉长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九渊之水也不能比。而皇甫将军正是这种人。我又听说,聪慧的人从来都会用自己的长处来迎击别人的短处,而不会用自己的短处来迎击别人的长处。”

  “皇甫将军善于用兵,但安定皇甫氏,已是当朝世家之一,俗话说‘树大招风’,朝中眼红皇甫家的人多着呢,这些人难道不是将军的天然盟友吗?”

  董卓将木碗中的酒一饮而尽:“战国后期,秦国强而六国弱,故六国纷纷用苏秦之计,合纵以抗秦,而秦国则用张仪之计,连横以对抗六国。但这连横的精髓就在于,连一家以抗五家。可这一家并不好找啊。”

  梁祯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礼节性地拿起酒坛,帮董卓倒满了一碗酒:“将军可曾想过,汉帝为何连续两次下旨,要征辟将军?”

  “还不是怕我拥兵自重。”董卓不假思索道。

  “可现在,皇甫将军麾下之军,三万有余,而将军麾下之兵不足两万。难道朝中诸公,就真的放心这皇甫将军?要知道,当年秦王扫六合,走的,就是长安去雒阳的大道!”

  “说得有道理。”董卓双目一张,“如果我将手中的军队也交给皇甫嵩,那皇甫嵩手上的军队,就有将近六万。他如果心存反意,试问,这天下还有谁能够抵抗这六万从关中一泻而下的大军?”

  梁祯见状,连忙趁热打铁道:“陛下精于制衡之道,不可能不知道,西州的军队分散在皇甫将军跟将军手中,才是最安全的。可为什么,征辟将军入朝的旨意,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传到长安呢?”

  “祯,你的意思,连翻征辟我入朝。可能不是陛下的旨意?”

  梁祯点点头:“将军,我乃山泽野人,对朝堂大事,一无所知。所以……”

  董卓果然上钩,开始向梁祯描绘起如今朝堂的局势来。

  原来,随着汉帝的病情始终不见好转,朝堂上关于诸君的角逐也越发激烈起来。并渐渐地围绕史侯跟董侯分成两个派系,史侯的派系以大将军何进为首,董侯的派系,则以骠骑将军董重为首,双方围绕陛下百年之后,由谁来继承大统,展开了惨烈程度不亚于凉州战场的较量。

  而朝堂的另一根柱子宦官,则也分为两派,少壮派以上军校尉蹇硕为首,暗中支持董侯,其实这也是汉帝的意思。而另一派,则是虽然收敛了许多,但依旧根基遍布一十三州的十常侍,可他们的态度却是相当暖味,并没有明确表示支持谁。

  至于另一根支柱,也就是在中平元年才渐渐恢复地位的士人,则也出奇地安静,一副远离史侯董侯之争的模样。

  “陛下早年,将自己推到了整个士人的对立面。故而,在他最需要士人帮腔作势的时候,没有人应和,也在情理之中了。”董卓微微地旋转着手中的木碗,闪亮的大眼睛则一刻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