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五十九章:420和西南科工的不同_熬鹰航空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婚、生子。

  也有一些因为从小就在工厂环境长大,对工厂从事的业务感兴趣,并不断发展,最后学成归来回到工厂当上骨干的,比如西南科工这边的钟建设就是典型的代表。

  现在。杨辉就要想办法借机会对420厂的基层工人素质进行甄别,从而优化工厂最基础的生产力。

  而这一点实际上420厂高层同样知道,对于二代青工的问题可谓是绝对的又爱又恨,但在这个时候作为420厂的领导自然要为420厂的未来尽最大努力。

  “杨总啊,我也知道你的意思,对基层的工人问题,几乎是所有国企都有的通病,想必西南科工当年也有这种困扰,一句话,西南科工是怎样处理的。我们420厂就怎样办。”

  听到这边刘副厂长肯定的回答,杨辉倒是颇为高兴,至少已经在一个方面有了共识。

  但杨辉知道后面还有很多的问题,就算和420厂双方都协调好了。国家高层的态度也同样要考虑。

  唯一让杨辉感到放心的则是现在的420厂对于谁来说都是烫手山芋,一说到有西南科工来接盘,恐怕420厂原来的上级单位高兴还来不及。

  话又说回到对人事的调整方面,刚才也仅仅是对420厂的基层工人的去留有了共识,真正令人头疼的是420厂的高层。

  “那好,既然420厂愿意按照我们西南科工的具体情况来要求自己。那我们就按照西南科工的情况来办。”

  所谓按照西南科工的情况来办,那对420厂的高层来说就绝对是要被清洗三分之一。

  西南科工同样作为三线工程,但地处偏僻本来以前人就少,很多行政人员都是技术人员同时兼职。

  那个时候虽然各种官帽子很多,但当官的都是身兼数职,后来杨辉上任之后就各种小改不断。

  比如那种身兼任数职的管理人员,将很多的官帽子都合并在一起,由原来的一人数顶小帽子变成一顶大帽子。

  如此不仅精简了机构,同时还优化了高层人员,一些原本是技术人员兼任行政人员的统统都不再管行政。

  反正这些年西南科工的项目不断,对技术人才缺口大,就算有些想法的人,在海量的技术问题砸在头上之后也就没有太多别的心思了。

  加上这些年西南科工资金状况良好,对职工,特别是技术人员的各种待遇不错,也就让西南科工的很多行政人员愿意做回自己的老本行。

  于是就有了现在西南科工的行政管理人员数量奇观,那绝对是全国范围内所有国企中,行政人员占单位所有职工比例最少的。

  这些情况在西南科工行的通,那是有各种历史原因和机遇造成的,但要让420厂做到西南科工这样……

  要知道这420厂那可不同于西南科工,人家420厂是绝对在省城这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