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三十一章:近在眼前的人才_熬鹰航空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工程单位当所长,看到这个和西南科工相隔不远的共和国电子工业第38所,杨辉不得不感慨这共和国军工系统之间的门墙有多深。

  同样是贵洲的三线工程,但杨辉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这个所谓的贵洲38所。这一位面是如此,上一位面中也同样是如此,杨辉在上一位面中只知道共和国38所位于合淝市,但他完全没有想到这个38所是88年年底从贵洲搬迁到合肥的,在这之前的38所也是贵洲省大山里的三线单位。

  而经过杨辉的一番了解之后,才知道位于贵洲的38所同样也是相当落魄,改开思想潮流之下的38所流失两百多名人才,一直到了86年王小漠当上所长之后进行改革才让人才流失情况有所改善,现在是88年4月,王所长正在帝都各种跑步。准备争取把38所搬迁。

  这种情况之下的杨辉怎么可能让到嘴的肥肉跑了,当下就和王所长一番胡吹海谈,得知38所得搬迁并不被电子工业部的老大看好,到现在都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王所长啊。我知道你们38所想要搬迁到沿海城市去的原因,无非就是现在的贵洲各种环境都不好,人才流失严重,但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一个原因:没钱。对不?”

  杨辉这话说的非常直白,也非常有道理,这问题也让王所长有些不好意思。没钱这种事38所还真就没有解决办法,这让一位技术型研究所带头人也是各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苦笑地摇摇头,都被人一语到天机了,王所长也就不藏藏掖掖。

  “杨总经理说的非常对,我们38所现在也的确是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问题,虽然现在还能发出工资,但我们不另谋出路就肯定走向灭亡。我是打算把研究所迁移到沿海地区,最主要可以对外承接一些有对技要求比较安高的民品研发工作,也只有这样我才能把这所里好几百职工以及近千万家属带向加光辉的未来。”

  听到王所长的这一番推心置腹的话,杨辉也是感慨万千,若是没有杨辉、没有西南科工的存在,这38所得选择的确是最好不过。

  但现在的杨辉需要将这支科研队伍留下来:“若是真的到了最后的地步,搬迁到沿海地区并承接民品研发是不错的选择,但作为共和国第一个独立研发了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的38研究所,你们不能荒废了武功,国家需要你继续在这领域继续深入。”

  说着,杨辉就从兜里拿出了海军重新编写的新预警指挥机技术要求,一脸淡然地将文件推到对面的王小漠面前,并示意他打开。

  疑惑的王小漠打开了这份文件,在这里他看到了一个令他想都不敢想的大项目,毕竟在这个军费用拮据的年代,军队要逆势上马一个大型科研项目,这实在是

  看了第一遍不够,又看第二遍,随即是翻来覆去的看了第三遍,最后抑制住内心的心潮澎湃,颤抖地合起来文件标书。

  “还是恭喜西南科工啊,居然承担到了这个预警机项目,不得不承认西南科工一步走对之后就是光明大道,前途光明无比啊!不过,杨总经理将这个项目的技术要求拿给我看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准备把雷达的研制交给我们38所?”

  说道最后,王小漠也不敢相信自己在说什么,这种大项目似乎怎么也轮不到38所来啊,老牌的14所,以及现在风头正盛并和西南科工合作良好的长红厂都要比38所更加有可能。

  王小漠这样想,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的,杨辉对此直言不讳。

  “14所正在对1471型PD雷达进行攻关,长虹厂正在同以色列合作研发FC-17战机使用的轻型PD雷达,这两方都抽不出人手,况且他们都是研制机载火控雷达的好手,对预警机使用的雷达却是一窍不通,这一点我甚至认为38所更有经验,你们毕竟是研制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的老牌研究所。”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