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295章 抓到你了(万更求订阅,求月票)_溯流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打招呼。

  “于老师好。”

  之前一个领导开玩笑说,让于东担任艺术节文学总顾问。

  当时那个领导是把这事当个笑话说的,但是后来这话传出来就有人当真了,所以一些人见到于东也会喊他一声“于顾问”。

  还有人会加个“总”字,叫他“于总顾问”。

  ……

  于总顾问如今每天就在白塔山公园里瞎转悠,一开始因为别人老是找他,他也不好意思拒绝,后来发现混在艺术节里面的好处有很多。

  能一次性深入了解这么多种艺术形式的机会并不多,其他时候,即便他去参加艺术节,也是走马观花,看个大概。

  但是这次不同,所有人都想跟他交流他们自己的艺术见解,并想推销给他。

  虽然很多东西于东也不太懂,但是听过几个之后发现,还挺有意思的。

  对他来说,这也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能够增加他的知识储备。

  因此,后来他自己也就愿意没事跑过来看看,跟大家交流交流,互相学习。

  这一天,于东正在跟张明交流话剧剧本的时候,忽然接到一个电话。

  “不好意思,我先接个电话。”

  电话接通,对面那人开口,“喂,你好,是于东吗?”

  是个男人的声音,有些失真。

  不过虽然有些失真,却能听出来对方年纪应该不小了。

  于东回答,“你好,是我。”

  对方笑了,“于东,我是王朦。”

  听到王朦两个字,于东显得有些意外,他没想到王朦会打电话给自己。

  王朦是文坛老前辈了。提起王朦,很多人脑海中想到的第一部作品大概是《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又或者是《青春万岁》。

  还有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作品,而是意识流。

  有人说,王朦是中国意识流写作的开山鼻祖。

  这话没错,但要加上“中国意识流”这个前缀,注意,这个前缀是“中国意识流”而不是“中国”。

  因为王朦的意识流跟普通的意识流并不是一个东西,它跟普鲁斯特以及福克纳他们的意识流很不一样,后来有人给王朦的这种写作定义为“革命的意识流”。

  于东说过,定义文学流派是学者的事情,所以到底是什么流派,跟王朦其实是没有关系,他不过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写作而已。

  “王老师,您好,没想到会接到您的电话。”于东笑着回道。

  “我也不容易啊。”王朦笑哈哈地说道:“我先查到了你学校的电话,没找到你,后来又找到你家里的电话,还是没找到你。好在你买了个移动的,不然我还真没办法找到你了。”

  “不知道王老师找我有什么事情?”于东问道。

  “是这样,作协要开代表大会,张书记来找我,向我征求意见。我跟他说既然是要开作代会,那有些在文学上很有成绩的年轻作家,也要让他们参与进来。他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