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013章:君子行_我在北大学考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清华学生除研究西学外,当研究国学;盖国学为立国之本,建功立业,尤非国学不为功。”

  1914年11月5日他到清华作了以“君子”为题的演讲,以《周易》的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激励学子。

  梁启超慷慨激昂的演讲深深激励了清华学子,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成为清华校训。

  不过,新中国成立后,高校一度不提校训,清华校训也是九十年代校友提议才恢复的。

  就好像北大,就一直没有校训。

  当然,这是后话。

  不管这个时候,清华有没有校训,大家都默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的校训。

  这种情况之下,稍微对清华有点了解的人,就知道苏亦这话的来源。

  也难怪,吕教授会说他是作弊。

  然而,他不认,苏秉琦先生却认了,“我倒是觉得苏亦同学是发自以本心,之前他就说过自小受梁任公故事影响,那么率先背这段话也不足为奇,同样,这话也紧扣主题,高铭老师刚才就四书五经考问,吕遵额老师你也说过让苏亦背诵,而这句话又是出自于《周易·象传》,《周易》为六经之首,他率先背诵亦是正常,当然,如果还可以背诵其他段落就更好了。”

  最后这话一出来,其他老师都憋着笑。

  因为这话,基本上就是认为苏亦是在取巧了,只是比吕遵额的作弊更加委婉一些。

  无奈,苏亦只好继续背,“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这话一出来。

  苏秉琦先生笑容更盛,就连吕遵额教授也不挑刺了。

  刚才出考题的高铭老师,更是连连点头。

  没法子,能够背出这一段,绝对算是真材实料了。

  然而,苏亦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之所以会这一段,全拜金庸大大所赐,里面的段落都是武功秘籍啊。

  ……

  注:[1]:地下之新材料,是源于王国维提出来的二重证据法,“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