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4章:北大有个地方叫三角地_我在北大学考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

  为了让其他学生宽心,下了宿舍楼的时候,苏亦还跟他们开玩笑,“大俗就是大雅,不用担心,有事我顶着。”

  他都这么说了。

  其他学生还能怎么着。

  他们再没有担当,也不可能让十几岁的苏亦挡在前面。

  王讯笑着解释,“其实没有那么玄乎,三角地各种奇葩的事情都有。连借饭票的帖子都有,甚至,去隔壁清华园逛,都有人借衣服,咱们提倡大家爱护建筑爱护校园,有啥好担心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得,这货一看就是老吧友了。

  东西写完,肯定是要张贴出去的。

  而张贴的地方,就是北大着名的三角地。

  所以大家也没有继续耽搁,离开32楼。

  32楼,前世已经被拆除建成新的宿舍楼,其实,到了两千年以后,这些五六十年代的建筑物基本上都被拆个遍。

  唯一让苏亦影响深刻的是,29、30、31楼这些宿舍楼被拆除的时候,因为抵制声音太大,校方还弄旧砖作纪念品送给当年的校友,后来到到宿舍32楼被拆的时候,校方已经不送了,就有人发现了商机,还把32楼的旧砖,打磨后刻上字卖五元一块留作纪念。

  离开32楼,大家直奔三角地。

  北大三角地,从建成以后,就一直很出名。

  三角地这个名字,听起来有几分神秘色彩,要是对北大不了解的,说不定还把它跟小树林等同了。

  其则不然。

  三角地是指北大校园的中心地带,位于百年大讲堂南,因为学生活动集中而闻名。

  78年,百年大讲堂连个影子都没有,有的是它的前身大饭厅。

  三角地就就在大饭厅的旁边,是学生第三食堂和老师宿舍16楼之间的一块三角形空地。

  因为是三角地,各个分叉路口的交汇处,边上的路北通图书馆和各教学楼,南连各学生宿舍,是学生上下课必经之地。三角地有一排信息栏,供学生张贴各种活动通告等使用。

  七八十年代,学生游行总是要经过三角地;成为学校活动信息的集散地,尤其每学期初,各家社团在此宣传招新。

  不过以上这些是七八十年代的特色,到了九十年代以后,三角地的特色就完全变了,变成了小广告的集中地。

  甚至一度被各种培训机构的小广告侵占。考研啊,英语培训啊,各种各样的小广告,看得人眼花缭乱,极为不雅,听说,这种小广告模式还是俞敏洪早期开创培训班的时候首创的。

  甚至,到了后来三角地信息栏被拆除的时候,时任北大校长许智宏还说,现在的三角地,与北大声誉不符。

  毕竟,八十年代的时候,北大学子可是把这个地方当成圣地。充斥着各种小广告的三角地信息栏要跟北大的声誉符合才见鬼呢。

  苏亦也不是第一次经过三角地,但以前经过三角地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