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五零章 改造也是基因调整_舰娘:从深蓝到星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先是眼睛,这个所谓心灵的窗户,这的就是这种凑合的典型代表,进化的过程充满了“俺寻思”的操作……

  首先,在哺乳动物刚刚形成的时期,还是恐龙统治世界的时代,哺乳动物基本都是以各种近似老鼠的形态,在森林生态圈的最底层过着苟且偷生的生活。

  大部分耗子主要在夜间生活,对于感知光线能力的需求,远远超过对于分辨颜色能力的需求。

  于是它们就把分辨光线颜色的能力给删了……给删了……删了……

  确切的说,是同时拥有“感光能力强化”和“分辨颜色能力弱化”两个突变的个体,逐步取代了感光能力和分辨颜色能力都相对均匀的普通个体,并且最终成了所属族群的主体。

  比较幸运的是,人类的祖先只删掉了红色感光细胞,而猫和狗的祖先全删了,它们的视野至今都是黑白的。

  同时,为了更好的感应光线,很多哺乳动物的眼睛,都有一层反光层,这也是“钛合金狗眼”的来历……

  当恐龙寄了之后,人类的祖先开始了白天的树栖生活,同时植物开始结出果实,成熟的果实通常都是红色的。

  人类的祖先恰好不能分辨红色,全体都是红色色盲,遇到果子只能咬一口试试,它们迫切的需要区分红绿颜色……

  但是删掉的东西无法再加回来……

  所以人类的祖先寻思了一下,把一部分绿色感光细胞,改造成了红色感光细胞……

  能看见红色了,但是并不特别准确,对于颜色感知能力,明显弱于鸟类从恐龙时代传承的原生三色眼,关键还有后遗症。

  控制绿色感光细胞发育成红色细胞的基因,如果在发育的过程中表达不准确的话,个体就会直接返祖变成红绿色盲。

  然后,鱼类的祖先,脊椎动物的祖宗,脊索动物时代,基本上就是虫子一样的东西,在海洋中是个彻底的弟弟。

  平时把半边身子埋在沙子里,留下半边身体在外面,眼睛长在后脑勺上,朝后看周围的情况……

  进化到鱼类之后,为了方便活动要调整眼睛的方向,从后脑勺上挪到正前方。

  这个过程可是非了很大一番功夫,而且还走了一条非常坑爹的弯路。

  理论上讲,把后脑勺上的眼睛,以逆时针方向旋转一百八十度,在让脑子搞个画面镜像就行了。

  但是祖宗们不是这么干的,它们直接把眼睛原封不动的,从后脑勺平移到了正前方。

  这时候眼睛的开口方向,当然还是朝后的,也就是朝向身体内部的,这样当然看不到身前的东西。

  所以它继续做第二步调整,把近似杯子形状的眼睛,像是脱袜子一样从里面向前翻到外面,这样开口朝向前方了。

  但是,这样内外翻转之后,原本在眼睛背部的视觉神经,就变成了眼睛前方,从眼睛里面伸出来了。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