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67章 小童记者_大宋广告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便连话都不知道怎么说,自恃身份,拉不下脸面来写白话新闻。

  要给他们做通思想工作,花费的时间无法估量。

  李通判那边又着急要成效……

  罗月止眨眨眼,不声不响之间想了个剑走偏锋的主意,盯上了苏州各大书院中十一二岁的“小学生”。

  在官府与书院夫子的同意下,罗小官人网罗了一大批书院放课之后无事可做的小朋友,叫他们到街坊邻居身边听新闻、听故事,听完之后每天上交一份百余字的“日记”。

  什么消息都行,越新鲜越好、越驳杂越佳。

  倘若做得好,还能得一块木制的小胸牌,上头写着“苏州记者”四个字,戴在胸口又新鲜又好看。

  这份作业比抄书要有趣多了,还能奉官府旨意,在街上成群结伴、撒欢乱跑,上哪儿找这么好的事情!小朋友们都乐意报名。

  但罗月止“雇佣童工”也是有门槛的,胆大心细、字迹清晰、行文简洁得体乃是硬性要求,这反倒激发了苏州童子们练字、练文章的兴致。一时之间,书院各处都可见童生在比较彼此字迹,探讨文章写法,皆以获得官府发放的记者胸针为荣。

  这场面看得,叫学院夫子们心里酸溜溜的。

  怎么他们苦口婆心讲了这么些年都没用,如今为了块不值钱的木牌子,这些兔狲反倒练字练起劲儿来了!他们酸是酸,却也没有出言阻拦。

  一方面,这乃是官府授意的活动,谁也不敢明面上数落;另一方面,不论初心是为了什么,练字总比不练要强。

  罗月止在苏州逗留这段时日,摇身一变成了个孩子王,记者小胸牌一颗一颗往外发,新闻稿件一沓一沓往回收。

  李大通判心系社稷,不顾小家,到现在都还没成亲呢,自然也没有跟孩子相处的经验。他到罗月止下榻的馆驿去找他议事,硬是被一群只到他腰高的“小记者”吵得脑瓜子嗡嗡响,不出一盏茶功夫便败下阵来,落荒而逃。

  看他狼狈的身影,罗月止忍不住哈哈大笑。

  张罗小童们供应白话文章,暂时解了记者与编辑不足的困境。

  但这毕竟只是权宜之计。若想持续经营,仍需培养一批专业新闻写手才行。

  此非一日之功,就算是在汴京,罗月止也是循序渐进铺垫了小半年时间,又从国子监领了一批人才,才终于可以维持住《开封日报》稿件的正常运作。

  李禹卿明白他的意思,便主动提议不要揠苗助长,为今后的长远发展留出喘息的空间来,如今的苏州报刊,三日出一刊即可。

  他将此事上报于知州,知州亦有同感,并亲自为报刊命名,运笔题下七个大字:

  《姑苏三日新闻报》。

  报刊一经问世,首先举起双手支持,竟是那批撰稿小童的父母亲族。

  那些文章虽短,放在偌大报纸上犹如豆腐块一般,但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