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2章 失路英雄徒奈何(二)_宣和轶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章楶在遗表中还着重谈了一下关于西夏汉人的问题,西夏无论是军中还是官员里都有大量的汉人,可以说汉官在在西夏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李元昊起兵之初,就非常倚仗汉人,他的两位谋主张元和吴昊都是大宋叛逃过去的。

  要是没有这些汉人的帮助,李元昊怎么可能把党项从一个部落变成国家,可以说就是这些背叛国家民族的人渣,才使得西贼成为大宋的心腹大患的。

  章楶也不得不承认:故我举子不第,贫贱无归,如此数人,自投于彼。元昊或授以将帅,或任之公卿,推诚不疑,倚为谋主。大部分投奔西夏的宋人,都是一些科举不第,又自诩才华横溢的人,他们希望在西夏能够一展才华。

  故而自张元以后,大宋就就发明一个特别的制度,就是特奏名进士。国朝进士累举不第者,限年许赴特奏,名号为恩科。对于那些屡试不第的举人,大宋朝廷规定可以参加考试,只要通过就可以成为特奏名进士,虽然不如正奏名进士的前途好,但是好歹是官了不成。

  章楶认为,现在陕西人才匮乏,朝廷一方面要派遣干吏,赴陕西经略,另一方面就是要培养陕西自己的士人,用好特奏名制度,笼络士人,使之不会叛逃。

  特奏名出身者是士大夫队伍中一个广泛存在的阶层,其人数可以与正奏名进士相匹敌,他们虽然在中央政权并无多少发言权,但在乡村社会里却十分活跃,在地方教育、水利兴修、社会治安、乡规民约、祭祀活动、志书谱牒纂修等诸多方面,都可以看到他们的影响。一个普通的读书人甚至工商、农家子弟,一旦成为特奏名进士以后,就可以跻身官僚队伍,即使多数人不能出官,也足以使自己成为地方“乡贤”,并为子孙后代的应举人仕创造一定条件。至于特奏名制度对于朝廷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章楶的遗表,洋洋洒洒,几近万字,谈的都是西贼,陕西,对于自己,对于章家,却没有一字一句的提及。说实话,对于章楶,赵佶原本不是很重视,在他心目中,章楶固然能干,可是毕竟年岁已高,他心目中的人选还是种家兄弟,他很清楚,章楶是神宗的臣子,并不是自己的臣子。

  本来赵佶任用他就是过渡一下,只要章楶能够稳定住局面就好,没想到章楶率领宋军给了西贼重创,然后又将种师中推上了宣抚使的位置,而今这位油尽灯枯的老臣,心中所想的就是平灭西贼。

  赵佶将章楶的遗表给诸位宰执们看,赵佶问道:“章宣抚如今怎么样?”

  章惇有些悲伤说道:“家叔已经时日无多了。”

  赵佶说道:“立刻遣翰林医官带御药往西京去,代吾探望章宣抚,问问章宣抚还有何事,可直奏于吾。”章惇代章楶谢恩后,赵佶说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