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7章 更好的制度(求订阅)_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7章更好的制度(求订阅)

  在苏澈所知道的历史中。

  朱元璋的人生有两大遗憾,第一是马皇后的死亡,第二就是自己大儿子朱标的死亡。

  这两个他最重视的亲人,都死在了他的前面,这让他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从而让他在晚年彻底暴走疯狂。

  当然,这也和那些文臣集团喜欢作死有一定的关系。

  比如在朱元璋的晚年,所发生的南北榜案,这就是纯粹是文人集团喜欢作死才导致的结果。

  或者说他们认为朱元璋真的已经彻底老了,忘记了他曾经挥下的屠刀,才敢在老朱的底线上反复横跳。

  一个杀了那么多官员的开国君王,还能被文官集团如此轻视,不杀他们简直是对不起他们的作死了。

  南北榜案件的本质,事关北方稳定的大问题,是国家层面上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录取一些才子当官的事情。

  在南北榜案发生之前,前几次南北方都有人上榜,可南北榜一个不录,这事情本身就很离谱了。

  说白了就是看皇帝已经垂垂老矣,试图挑战一下皇帝的权威。

  朱元璋在得知了这个事情之后,第一时间并没有举起屠刀,而是要求复查,给了一个机会。

  朱元璋下诏,成立了12人的“调查小组”,他命侍读张信、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等十二人成立专案小组,进行复查。

  朱元璋的意思很直白:增录几个北方举子平息事态就行。

  可结果,

  这些文人集团,当真是又蠢又坏,硬生生的把自己作死了,还连累南方中榜的举子。

  朱元璋从一开始的态度,就是平衡一下,处理掉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结果这些官员说什么“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菲”、“以考生水平判断,所录取51人皆是凭才学录取,无任何问题。”

  这些官员难道就不知道,这事情的本质已经和真才实学,文采如何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吗?

  不,他们当然知道。

  当官这么多年,如果连这点基本的道理都不懂的话,那就真算是白干了。

  但他们偏偏选择去挑衅皇帝的权威。

  所以很多时候,还真不怪老朱磨刀霍霍向官员。

  实在是怪这些官员太喜欢作死了。

  等到了建文帝时期,这群文官集团就更狂野了。

  建文二年,来自江西吉安府的胡广、王艮和李贯包揽了一甲前三的状元、榜眼、探花。

  即便是朱棣时期,也是如此。

  永乐二年,同样是来自江西吉安府的才子们包揽了此次科举考试前七名。

  虽然有很多人说,这些科举并没有舞弊,是正常的结果,所以应该正常对待,可问题是——南北榜案的本质和科举舞弊并没有任何关系。

  这事情事关南北两地的地域歧视,是国家大一统层面的本质问题。

  或许在后人看来,南边和北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