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三章 煮篾_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整整两三个时的时间,才把剩下的竹子给划成一地的篾线。

  虽然已经很晚了,但张二爷没打算收手,都做到这里了,也不差上再做一会儿。

  家里火灶上,张安的二奶奶早已煮上了一锅酸汤。

  紧接着,张二爷就开始把整理好篾条放进酸汤里煮。

  没错,就是放进去煮,一直从头煮到尾,才把这一扎篾条拿出来晾着。

  张安看了好一会儿之后,才走过去一起帮忙。

  张二爷家的火灶只有一面靠墙,其他三个面向正好够他们三人一起站过去。

  划篾条的时间就已经花了很多工夫了,这会儿煮篾条也要花上不少时间。

  张安估摸着,明打竹笆垫子的时候,需要的时间也会少。

  一边煮篾条的时候,张二爷一边告诉张安这么做是为什么。

  把篾条放在酸汤里煮,煮出来既柔软又结实。

  这样打出来的竹笆会比较柔软,睡着不硌人、不夹肉。

  而且这么煮过以后,以后这些篾条上不会那么容易开叉分出毛刺。

  到时候晾干了用砂纸随便搓一下就可以了。

  还有一点,就是这么煮过的篾条能保存很久,不容易腐朽出虫。

  反正一晚上下来,张安确实学到了不少。

  看着简简单单的篾匠活,里面竟然还有这么多道道。

  当然了,一般做竹床卖的人,也不会搞这么麻烦。

  现在这个年代,一般的竹床价格已经不便宜了。

  要是跟张二爷这样做的话,那价格岂不是要翻好几倍。

  张二爷自己愿意花这么多精力,那完全是因为这是给自家做的。

  自己用的东西嘛,做精细点总没错,自己用着也舒服。

  一直到了很晚,张安才从张二爷家离开,回家睡觉。

  可刚到下半夜两三点的时候,村里响起一阵炮仗声,睡得正香的张安就这么被吵醒了

  村里一般不轻易放炮仗,除非逢年过节,要么就是家里有什么大事。

  而现在不年不节的,又是深更半夜,张安一听便知道,村里肯定是谁家老人离世了。

  这阵炮仗声,更多的是用来通知大家,谁谁谁家有白事,需要上门去帮忙。

  毕竟老话的,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来。

  一般遇到这样的事情,主人家是不会上门去请饶,都是大家主动上门去帮忙。

  因为身上披麻戴孝上人家门,很多人家都有忌讳,在大家看来,这样很不吉利。

  张安醒了之后便起床出门,想要看看是谁家的事。

  如果是自家至亲,这会儿就该要去着手。

  要是村里的左邻右舍,那就明早上起来再去。

  毕竟自己这会儿过去,不其它忌讳,也不大方便。

  明早上起床之后再去就行,那时候人家也方便。

  “安,回去继续睡吧,是李和平家老太太走了。”

  张安下楼的时候,遇到了起来的母亲,应该是已经出去看过了。

  “哎,走了对老人家来也算是好事吧,这么吊着不仅老人家自己受罪,李和平他们一大家子也跟着受罪。”

  听到自家母亲的话,张安有些感慨。

  李和平家老太太从前段时间开始就已经是吊着最后一口气的状态。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