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十三章 信念开始动摇_空穴来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荫庇获得更多的恩惠,今天高平人的生活在摆脱了饥饿的困扰之后,显得更加迷惘,吃饱了肚子还能干什么,他们不知道路在何方,小康的生活似乎还是遥不可及。

  五六十年代,占主导地位的人口政策是人多力量大,国家鼓励生育,谁生的孩子多谁就是英雄母亲,老百姓也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牢记多子多福的祖训,惟独忘记了自己有没有能力把儿女养活得下去。眼看着床底下的鞋一双双在增多,他们却不知道把肚子空一空缓一口气。雷忠民的二娘一生一世养活了十三个儿女创了全村的记录,雷恒茂说这跟下猪娃子差不多,甚至比下猪娃子还生得多,但靠天吃饭分的口粮不但量少也不稳定,每年都有小半年他们都要去北边的铜官市换玉米维持生计,最后越生越穷,越穷越生,晚上光剩下在床上做畜生了。

  一九八六年,我国第一次确定了三百多个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之前上级来调查,当时在任的县领导夸大其辞,汇报说高平的国民收入粮食产量在全省名列前茅并制造假象瞒过了领导,结果比他们还富裕的普县被定为了贫困县获得了巨额的贫困补助,而图了虚名的高平不但没有得到任何救助,反而每年要向国家交纳数量可观的赋税,从此高平人虽更加辛苦,最后收获有限上缴完毕却所剩无几,经济发展缺乏坚实基础自然愈加缓慢。

  时至今日,雷忠民想改造县城没有资金,想建学校没有资本,想给教师发工资也没有现款,处处受困步步为难,只好拆了东墙补西墙,恶性循环永无休止,只能怒骂前任缺德没有人性。东邻普县原本经济发展水平就高于高平,再加上国家的补贴,经济更加发达,远远地把高平甩到了后面。

  对照普县,平城人牢骚满腹、怨声载道,可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扭转局面。无奈之下,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指望他们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光宗耀祖为先人增光。上级领导赞美平城尊师重教,高考成绩辉煌,但不知道这一切都是苦日子逼出来的苦果。

  眼见得平城的高考成绩一年胜似一年,但好事又变成了坏事,考出去的大学生不少,但最后回来的没有几个,特别是重点大学的学生那就更少了。人才的严重外流进一步制约住了高平的可持续发展。秦东师范大学的学生来自关中十几个不同的区县,但多于四分之一的学生都来自高平。他们好不容易出去了,谁还再愿意回来受苦受累重复先人艰难的足迹呢。如此的高平县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让人看不到前途在哪里。

  不过也有例外,八十年代末偶然回来了几个名牌大学生,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人才的短缺令求贤若渴的平城县委书记雷忠民一筹莫展。雷忠民在市委呆过,今日到这个农业大县主持政务,和人才济济的关中市相比,自然能感觉到平城缺乏相应的高综合素质的干部和科技人员。越往基层这一种感觉越强烈。这一种情况下,从基层提拔上来的干部文化程度就比较低,但素质越低,雷忠民反而觉得更加不好对付,他们没有知识但是有丰富的经验,这些官场经验应该比书本上讲的更符合实际,雷忠民感到自己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了。这群世故圆滑的官油子快把田建设逼疯了。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