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28章 长安劫_大唐奴牙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数日之后,吐蕃大军抵达长安。

  高适站在长安金光门的城楼上,看着吐蕃军队绵延数里,一眼望不到头,不由眉头紧锁。

  长安城中,兵力不足万人,而这座城池光是正门,便有九处。

  当年,郭子仪进攻长安城,安守忠战败之后,燕军大将田承嗣毫不犹豫的弃城而走,原因便是城池辽阔,在没有足够兵力的前提下,防守难度太大。

  而如今,针对这一情况,手中只有九千兵力的高适,无奈之下,只能采用多点防守、多布疑兵的策略。

  吐蕃大军抵达长安城下的时候,桑赤若和一众吐蕃贵人,看见长安城头,到处都是旌旗飘舞,又在城墙后方瞧见无数兵卒的身影。

  吐蕃次相敦仁增紧锁眉头,向桑赤若说道:“长安城的兵力居然还有这么多,实在是出乎意料。”

  桑赤若并没有说话,只是骑在马上,仔细看了一会儿远处的长安城。

  不久之后,他对其他人说道:“城墙绵延,不见尽头。这种城池,不利于防守。倘若我是军中主将,倘若有敌来袭,必定不会寄望于守城,而是会依托城外的工事,来抵御敌军。”

  敦仁增:“大论的意思是,城头上的士兵,不过都是临时找来拼凑的百姓?长安城中,此时已经兵力不足?”

  桑赤若举起马鞭,指向城池的另一个方向,说道:“长安城的守将,究竟是否如我所料,想要验证,也很简单。派出偏军,同时攻打其它城门。如果守军是由百姓临时拼凑的,那么守军必定战力低下。”

  吐蕃军抵达长安的西门,接下来的举动,出乎城中守军的预料。

  吐蕃人并没有着急攻城,而是在驻扎之后,从中军大营分出两只偏军,在城池的南北两个方向,都立下了一处分营。

  如此一来,吐蕃大军分成了三只部队,从西、南、北三个方向,对长安采取了笼城之势。

  开战第一日,长安城防就险象环生,错漏不断。

  从百姓中征召的民勇,由于接受训练的时间尚短,故而在战事之中手忙脚乱。

  例如:

  不待敌人进入射程,就发射箭矢;火药桶尚未点燃引线,就推下城墙;在城头搏杀到一半,心生畏惧,掉头逃跑。

  诸如此类的事情,层出不穷。

  身为长安城守的指挥,大唐左相高适,如同救火一般,四处奔走。

  哪里的战事危急,哪里的门楼立起红旗,高适便要带上近卫,去往该处的军营,鼓舞士气,调度士兵。

  战斗打了两日,高适就两天两夜没有合眼,身体枯瘦的不成人形,浑身上下,唯有双眼依旧奕奕有神。

  反观吐蕃大军,主将桑赤若,此时已经摸清了唐军的底细,知晓长安城中的战兵很少,大多都是临时召集的募勇。

  于是,战斗开始的第三日,桑赤若调集重兵,选择西向的金光门,打算一鼓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