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57章 丁税与藩镇(下)_大唐奴牙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钧心中清楚,永不加赋和摊丁入亩都是清朝康熙年间的政策,此举缓和社会矛盾、释放社会活力、促进生产发展,使得之后的康乾盛世成为了可能。

  封常清在仔细理解了摊丁入亩的政策之后,向周钧提出了一个问题:“陛下,此举乃是良策,但是也可能使得百姓为了逃避丁税而主动弃田。”

  周钧点头道:“你说的没错,百姓为了躲避丁税,有可能会主动弃田,拥有众多田产的显贵,为了降低丁税带来的负担,也可能会主动减少名下的田产,这其实并非是坏事。”

  封常清有些不解:“百姓弃田,天下种田的农户就会减少,朝廷收上来的粮食也会减少,此举可能会造成粮价冲高,不利于民生。”

  周钧此时也不打算多解释,只是对封常清说道:“摊丁入亩发布之后,由户部牵头,再向州县发文,但凡有百姓和大户想要弃田,朝廷尽数全收。将这些田地登记在册,全部由国家进行收储,重新录为官田。”

  封常清闻言,躬身道了一声遵旨。

  丁税的事情暂告段落,接下来便是藩镇的问题。

  相较而言,藩镇问题远比丁税要棘手。

  而且,眼下北唐还处于战争阶段,四面环敌的前提下,如果贸然对藩镇下重手,反而会引起混乱,得不偿失。

  所以,周钧在朝堂之上,并没有点出藩镇一词,而是将整件事的焦点,停留在迁民和隐户之上。

  周钧对百官问道:“百姓从北方流向南方,丁税之事已经有了定论,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这种趋势?”

  接下来,有一名官员站了出来。

  看清此人的容貌,周钧有些意外。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锦衣卫闻节司的员外郎元载。

  元载出列后,向周钧躬身道:“陛下,迎南人北上,臣有一策。”

  周钧:“你有何计策?”

  元载:“臣在河北时,于市井之间,见百姓尤喜戏曲、说书,其中又有《大唐文报》,是为当红刊物,百姓见之爱不释手,传阅多时。陛下曾经主笔的文稿,在文报之中,更是广受欢迎,被人们所传唱。”

  周钧听到这里,顿感受用,不禁轻轻点头。

  元载看见之后,笑着说道:“陛下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大唐文报》更是民间热衷之物,就连江南、蜀中、山南等地,都声名远扬。既然如此,何不以文报为载,向南方百姓宣扬陛下的文治武功,使得他们升起归顺之心?”

  周钧听完,倒觉得元载说了一个好办法。

  《大唐文报》的名声,如今已经传遍了大唐的每一个角落。

  利用这份报纸的影响力,来宣扬北唐的功绩,顺便暗暗贬低一下南唐,使得天下百姓升起北向之心,倒也是个帮助迁民回流的好办法。

  周钧想完这些,看向元载,刚想说些褒奖之语,突然反应了过来。

  元载这个家伙,在历史上不愧有巧舌擅言之名,几句话说下来,不仅把事情给办了,而且说了一通奉承,让人听了也是舒服。

  这样的人,用起来虽然便利,但日后倘若不加以控制,恐怕也是个麻烦。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