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8章第一批客人,包子和面条_休闲的我竟成了老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咽了口唾沫,然后乱七八糟地回答到:“包子。”

  “面条。”

  十五个人,七个包子八个面条,差不多五五开了。

  谷罶/span顾恪扭头,对已经进了柜台的三女颔首:“他们身体很虚弱,先用普通材料掺一点异种粮食,做煎蛋阳春面和蘑菇馅儿包子。”

  三女自动分工,小萍儿和萨兰珠从仓库中取来食材,开始处理。

  小满和顾恪则给几口灶台塞上柴火,点燃。

  第一个灶台放上大铁锅,加水后坐上蒸笼底格和笼盖,准备蒸包子。

  第二个灶台也是大铁锅加水,准备煮面。

  顾恪专门在仓库里找了找,翻出几个时醒好的面团。

  这是他从外界交易来的一些普通面粉,专门弄回来与异种粮食做对比测试的样品。

  因此倒不会再交易出去,仓库里留得不多,但每种千儿八百斤还是有的。

  不同原材料,类似的样品还有不少。

  有仓库的十倍陈化功能,盏茶工夫就能完成揉面、醒面的全过程,并不费时。

  先在面板上撒一层紫麦面粉,再将面团在面板上搓揉变长。

  切成面剂子,再搓揉成长条,抹上食用油,再以擀面杖压得略微扁平。

  双手抓住数根长面条的两端,一张一合间,面条朝上甩起,在空中形成一个圆弧——跟上一世某高校“著名”的拉面女神雕像动作类似。

  然后面条又在双手张合的动作下,重重摔打在面板上,发出清脆有力的啪啪声。

  拉长许多的面条对折,再次重复抛起、摔打的过程。

  如此重复三五次,揪掉面头,一根根长而不断,宽约一指的面条就成型了。

  这是上一世川蜀挞挞面的做法。

  事实上,拉条子、拉面、裤带面都是类似的做法,无非是拉伸时的手法不同,最后面的宽窄厚薄不同罢了。

  裤带面最宽,挞挞面次之,拉条子再次之,拉面最细。

  几种面口感也有所区别。

  裤带面和挞挞面的感觉较为相似,吃进嘴的面条厚实又不失弹性,但又不像面疙瘩那么夸张。

  顾恪选择挞挞面,只不过是因为简单,小孩吃着也不会太麻烦——裤带面的特色之一就是宽,可没法嗦进嘴里。

  随手一抖一抛,长长的面条在空中形成重叠的圆圈,啪地摔进水刚沸腾的大铁锅中,溅起一圈水花,缓缓沉了下去。

  而旁边的第二个灶台上,小满放上了云纹鏊的孪生兄弟黑锅鏊。

  倒上一滩油,左手血气轻扫,将其抹匀。

  右手中出现三颗鸡蛋,随手在鏊边擦过,鸡蛋壳就裂开了同样大小的口子。

  贴着鏊面,依次将三颗鸡蛋的缺口朝下,倒出蛋液蛋黄。

  抛开蛋壳,甩进脚边的厨余桶,右手立刻又出现四颗鸡蛋,重复之前的过程。

  三息时间,十五个“小太阳”铺满了黑锅鏊,底部发出嗤啦啦的声响。

  煎鸡蛋的香味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