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2章 一条新的销售渠道_诸天:重回九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2章一条新的销售渠道

  这次准备充足,在成本压缩上,陈灿也做了进一步优化。

  这三款收音机的成本,分别为:8元,17元,58元。

  之所以有那么大差距,原因很简单,那款58元的P03型号,光两个大音响就占据不少的成本。

  这个年代的音响价格实在太贵,陈灿也没办法把这部分成本压缩。

  这还是计划内的原材料成本价,因为有了上面的支持,陈灿才能把成本压低到这个金额。

  最终出厂价定位14元,23元,和80元。

  零售价为:19元,28元,和99元!

  十九元的收音机,再一次打破价格天花板,陈灿相信,宁江无线厂将很快终结吉春无线厂的市场地位。

  别觉得P03那款99元的零售价贵,那款收音机,如果拿去出口创汇,低于一百美元,谈都别谈!

  这个年代的带收录功能的磁带机,那么大尺寸的,国际市场上,最少得三百美元以上。

  按这个年代美元汇率1比1.7来算,如果走私到国内,最低也得五百元人民币。

  当然,人家收录机是带磁带功能的,陈灿这个,目前只能是收音机功能。

  但是一旦引进磁带生产线,到时加入收录功能,成本最多也就增加三十块。

  相对于国外的电子产品,其实国内生产的,价格性价比完爆国外的产品。

  八九十年代的崇洋媚外,是后世人难以想象的。

  国外的产品,之所以国人觉得先进,第一个就是品牌效应,八九十年代的电视杂志甚至广播中,日本电器产品,都是全方位对国人洗脑。

  三洋,日立,东芝,索尼,松下,夏普,甚至于丰田汽车,还有摩托车的高档货,五十铃,铃木,几乎当年小日子的代表品牌,这些都曾经在国内广告圈活跃,可谓是红极一时。

  国外产品第二个优点就是,它的外观设计,比国内的产品,看上去就是高大上。

  还有因为人家的产品,本身就工艺成熟,质量问题也自然比国货少

  林林总总的原因下,造成了国内的产品成为低档货,国外的产品成为高档货,这种固有印象,到了四十年后,都未完全消除。

  四十年后,花上万块去小日子买进口马桶的人,还大有人在。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人家的技术,在某些领域,的确领先国内。

  但是至少,如果追赶,在这个七十年代末追赶,难度远低于十年后。

  随着改革开放,国内的无数厂家,都想方设法,去进口各种国外淘汰的落后生产线。

  从黑白电视机到冰箱洗衣机,从摩托车到汽车,无所不及,进口的那些生产线,几乎全面落后国际水平。

  那些老外最阴险的,就是在和你谈合作的时候,他们在合同上标注的生产线,还不算太落后,至少当地还在生产。

  但是,等你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