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8章_大明帝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8章

  尤其是在考场上,他亲眼见到圣上所写的那篇文章,虽然那时候还没写完,但其文采华然已是可见一斑。

  试卷先由内收掌分送各阅卷人员进行评阅。

  试卷分送,是在主考官、同考官的监督之下抽签分配的,所以阅卷人员也不知道自己改的究竟是谁的卷子。

  阅卷人员将初阅后中意的卷子,推荐给同考官,这类试卷叫“荐卷”。

  同考官会在他中意的试卷上批一个“取”字。批了“取”字的卷子再送给主考官,如果主考官也中意,则会在试卷上批一个“中”字。

  考生的命运就此被最终决定。

  明朝的会试,一共有八房,也就是八位同考官。

  这八房里,有易经两房,诗经两房,书经两房,春秋一房,礼记一房。

  本次会试参加人数共有三千一百人,每位同考官分配到的答卷大概为四百来份。

  为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同一份答卷必须好几位同考官分别批改,才能最终送至主考官出。

  所以,每位考官每日的阅卷工作量少说也有四、五万字。

  为了在规定的日期内出榜,这阅卷往往就得通宵达旦地进行,不分昼夜。

  这样庞大的工作量,光靠同考官是不行的,所以每个同考官下有三名阅卷官,分发到各房的卷子,由阅卷官先读卷,那些犯庙号,考生自叙辛苦门第之类的文章,先行剔除。

  明朝流行标榜“求实尚正”,考生文章最受欢迎的一类便是要“浑厚老成”,不得用诗赋式的华丽词藻,不得引用经典以外的其它任何书籍。

  没有诗赋策论那种旁征博引、譬喻联翩的绚丽色彩,也不可有其它任何越出界限之处。

  所以那些文字犯忌的,比如犯上、犯下、拍马屁、卖弄文采的,或者在文章里哭穷啊,卖惨啊,这些都是要剔除的。

  另外首场七篇制义文字超过六百字,或者五经题少于五百字、以及四书题少于三百字的也是一律不得录入。

  此外,这些试卷还有各种弊处,都是历朝历代一一叠加的,一个房差不多四百来份,仅仅是违制的就要去掉七八十卷,这些卷子都要被贴出,绝不录入。

  此刻在尚书房里,同考官为翰林编撰黄敬炎,他与屋内所属的三位阅卷官,正在通宵达旦地读卷。

  阅卷官责任重大,至关重要,他的每一次阅卷,手下写的评语都关乎一位考生的去留,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也就罢了。

  可录卷之后还要将卷子送到礼部磨勘。

  如果礼部磨勘录卷后,发现这张答卷里有离经叛道,诡辩邪词的地方,那这张试卷的阅卷官、同考官全都要罢黜。

  这位被取中的举人,变验公据后,会被严厉的责罚,甚至削除功名,革为平民。

  再这样严厉的规则下,所有阅卷官都战战兢兢,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真看卷,不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