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12章 开拓者_华娱璀璨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演员和导演组老师们的工作量。

  这一来一去的,增加了剧本创作上的些许经费,但提高的拍摄效率则能减少更多剧组经费。

  “这不得了。”李国利颇为感慨。

  他不知道这套创作模式什么时候开创的,如果早就有了的话,那她只想说怪不得璀璨时代的剧质量高,几乎所有演员的表演都跟整体剧作框架很契合,从头看到尾的观感就让人很舒服,难以找到出戏的点。

  如果几十个有完整情节戏份的演员,人手一本自己的人物小传,且还是导演组和编剧组统一定调的东西,但凡有表演基础的演员,不说能够演得多好,但表演的方向也不会脱离剧作的整体框架的风格。

  这就会造成一个结果,所有演员的镜头在后期不论怎么剪辑,拼凑在一起的画风都是高度统一契合的。

  碎片式片段的画风高度契合,这就是影视人最讲究的质感。

  质感,直接影响观众的看片体验。

  “这有点绝了。”蔡一农叹道。

  让演员自己来理解人物理解戏?这是0到1的过程。

  现在导演组和编剧组给演员强力的参考文本,这就是1到N的质变。

  人手一本人物小传,在她看来这是这个编剧工业化体系中,硬生生在为演员提高段位,不入流的演员也能入三流,三流入二流,二流入一流。

  最终的结果就是,全员演技在线。

  这个“演技”不一定是演员优秀,而是有契合剧作大方向风格的人物小传在,大大提高了演员对表演对戏的理解能力和表演状态,表演状态也会和整体画风高度契合。

  画风的高度契合,观众就会看得很舒服。

  观众看舒服了,下意识就会认为演员演技好。

  但这又有个弊端,这样的创作模式只有璀璨时代有,一个演员能够在璀璨时代的剧中表现出高水准表演,如果这个演员功底不行,那到了其余剧组就会露底、会被曝光出不足。

  可再怎么说,于璀璨时代这个大集团而言,提高了作品的质量总归是利大于弊的。

  再者,演员提高了拍摄效率,从而节省了拍摄资金,这更是利好的。

  这璀璨时代的编剧工业仅看了三环,带给她的震撼一环比一环大,真是长见识了。

  “牛逼。”汪元如是感叹。

  他现在什么也不想说,什么也不想去想,五人一组的创作模式显然还没观摩完,怕后头还有更震撼的东西,当下只能用一句“牛逼”以赞之。

  大家跟随刘义的脚步来到第四台机器,第四位编剧接收前三位编剧的创作内容。

  这名编剧看了看内容,旋即在软件的一张表格中写着——

  【镜头1:方位:衣柜旁;景别:全景;运动:从左至右摇镜;角度:斜视平拍;内容:乔克开门见吴小宝;场景声:煮中药的声响。

  镜头2:方位:小桌旁;景别:全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