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4章 称“朕”之始,鬼胎暗藏_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作出区别。

  庙号这个按照规矩起就行,倒是不存在没什么争议。

  一般来说,开国皇帝还可以称太祖或高祖,皇二代称太宗则没什么疑问。

  所以,天泰帝继升级太上皇,又从太上皇升级为先皇之后。

  他在灵位和史书上又再次升级,成为了:

  大魏太宗孝文先皇帝。

  总之不管景顺帝有没有尽心,这也都是一个美谥了。

  若干年后再提起孝文帝,除了“追悦淹中,游心稷下”的拓跋宏。

  就又多了一个喜好诗礼的天泰帝。

  对于景顺帝的表现,内阁诸公和李守中显然都忧心不已。

  可冯一博反而倒觉得没什么。

  如果景顺帝能自省,那大魏还是原来的大魏。

  相当于没有什么改变。

  如果没了太上皇的压制,景顺帝的雄心壮志就破胸而出。

  说不定还能让现在大魏有一些改变。

  即使没能中兴,稍有改变也不是什么坏事。

  除非他得志猖狂,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

  失去压制后,开始挥霍权利,成为一代昏君。

  不过按照景顺帝的性格,这样的可能性又不大。

  好歹他也一直推崇李世民。

  现在既然“解决”了太上皇,趁机一展宏图大志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当然,这肯定不是张松越等,一心求稳之人想看到的。

  他们忧心忡忡的最大原因,也不是担心景顺帝成为昏君。

  更大的可能,是担心他一心想做明君。

  这对大魏来说,就是最不稳定的因素。

  尤其是景顺帝的老师,可不止张松越一个。

  别忘了还有一个心系改革的陈勤之。

  一心求稳之人对于改革的排斥,才是他们忧心的最大原因。

  当然,改革也不一定就是好事。

  毕竟步子太大,还容易扯到蛋。

  不过冯一博对此还是持乐观态度。

  他很希望看到一个雄心勃发,励精图治的皇帝。

  治理国家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维持稳定的前提,是有一个稳定的环境。

  现在的大魏积弊甚重,已经腐朽难返。

  若是这时还一味的求稳。

  虽无倾覆之危,却有衰败之相。

  所以,冯一博才认为,只要有所改变,哪怕失败了,也总比原地踏步好得多。

  当然,现在说这些都还为时尚早。

  还是要看景顺帝之后的情况而定。

  在此之前,还是要先办好太上皇……

  不,是大魏太宗孝文先皇帝的葬礼。

  总之,想看出景顺帝的真实态度,还得等葬礼结束才见分晓。

  葬礼的第二天,百官依旧统一穿戴素服,戴着乌纱和黑角带,在大明宫中吊丧。

  冯一博自然也在其中。

  “一博,你家的斋饭是真不错,不会是弟妹亲手为你做的吧?”

  此时他就和刘正、杨明新两个聚在一处,讨论起昨晚的斋饭。

  “是孟姨做的,要是合你们的口味,你们就让家里别做了,到我这边来一起吃饭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