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99章 本色折色,无愧于心_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国一脉。

  还不能满足景顺帝的胃口?

  想连带满朝文武一网打尽?

  这是要下好大一盘棋啊!

  那人显然也只是惊讶一下,听到大使给出的解释就没再多言。

  他见冯一博过来排队,连忙施礼。

  随后就赶忙领了钞票,带人去另一边领取本色。

  户部库房大使虽然只是九品,却也好歹是六部的人。

  一见冯一博过来,也连忙施礼,笑着道:

  “下官见过冯都尉!”

  冯一博点点头,问道:

  “我刚听说,折色都改为钞票了?可是和老勋们一样?”

  大使听问,连忙恭敬回道:

  “回大人的话,并非是一样的,咱们文官和自己挣的勋贵,只折色从银钱换成了钞票。”

  “而袭爵的贵人们,不论本色、折色,一律以钞票折抵。”

  也就是说,开国一脉的勋贵还是不变。

  没有米粮银钱,全都折钞。

  而其他文武百官,粮食、布匹等实物还正常发放。

  只把银钱改为钞票。

  这么说起来,景顺帝倒还留情了?

  又或者,自己此前想的太多?

  景顺帝只是想要推行纸币,并无收割开国勋贵的策略?

  冯一博按下心中思索,笑着道:

  “既如此,有劳帮我领取我和老师的俸禄。”

  “请您稍侯。”

  这边领完了折色,又去领本色的禄米。

  等下人们将东西装车回府,冯一博就回部里继续坐班。

  没多久,他就陆续听到有人议论此事。

  虽然有人管这叫折钞,但按照朝廷的说法,没有折钞。

  这个就是折色。

  冯一博一边听着讨论,一边思索起来。

  他现在很怀疑,景顺帝和内阁应该不是想放过文武百官。

  只是本色的那些实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价格都各有不同。

  以米价来说。

  若是正常的年月,江南一石米的价格在800文钱上下。

  如湖广等米粮充足之处,则一石600文钱左右。

  到了都中,一石米则要一两银子。

  若是全都折抵成钞票,那户部的工作量就太大了。

  各地的俸禄,很容易成了乱账。

  而且若不发米粮,也很容易引起百官质疑。

  毕竟,也只有开国勋贵不虞没有米吃。

  因为他们在开国初期,就在江南置下大量的田庄。

  一般都是那种二、三百户佃农。

  土地规模在两、三千亩的庄子。

  按照这个年代,一年两熟,亩产约莫五百斤。

  那一个庄子每年的收成就是一万多石粮食。

  良善些的,都会给佃农留下一半。

  最后剩下大约六、七千石左右,折银就是五、六千两左右。

  如果是丰年,或者狠一点的人家。

  八千两也是有的。

  就像贾家这样的大户,在江南本来有几十个这样的庄子。

  只是几代人不断分出各支。

  作为大房的宁府只剩八、九个庄子了。

  荣府好些,也不到二十个。

  冯家庄其实也是这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